六、論述題
1.傳授一接受教學具有許多優點: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個人的積極性;能按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循序漸進地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與技能;能在單位時間內培養更多的學生以提高教學的功效;能使學生簡捷有效地掌握知識。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點:不易正確地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往往因缺乏教學民主、啟發誘導而強迫命令,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往往教師講的多而學生活動少;注重面向集體而忽視個別指導,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理解與掌握;容易出現注人式教學和學生死記硬背。
問題一發現教學有許多優點:從問題人手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獨立研究需要學生自己去計劃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獲得的知識,理解得更深,記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也便于因材施教。但是,它仍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缺點:主要是因重視學生獨立作業難免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要靠自己探索獲取知識則所學知識費時過多;若無高水平的教師的及時指導,學生的獨立研究也易產生盲目性,失去自覺的主動性、積極性。
2.傳統教育是以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基本出發點,以知識記憶和再現為基本學習目標,它強調的是掌握知識的數量和準確性,強調的是對過去知識的記憶。因此,傳統教育把掌握知識本身作為教學目的,把教學過程理解為知識積累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視。
現代社會,知識創造、更新速度的急劇加快,改變著以知識的學習、積累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知識的學習成為手段,成為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3.由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與政治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社會政治經濟對教育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
(1)社會政治經濟制約著教育目的。在階級社會,教育總是受到社會政治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統治的強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選擇是由政治經濟決定的。換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但培養具有什么樣的政治觀念、政治態度的人,是由社會政治具體決定的。在古代的階級社會里,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養明貴賤、別尊卑、自覺維護等級制度的統治人才,這符合統治階級的統治需要。
(2)社會政治經濟決定總教育的領導權。統治階級為了保證教育按照自己的統治需要培養人才,進行社會教化,必須把教育的領導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具體來說:第一,統治階級可以通過國家權力機構頒布政策法令,實現對教育的控制或管理。第二,可以利用經濟力量,通過發放教育經費等形式,實現對教育的領導。第三,可以利用思想宣傳上的優勢力量來影響或控制教育。材料二中記錄的正是國家通過政權力量控制教育領導權的一個典型。
(3)社會政治經濟影響和制約受教育權的分配。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所提供的基礎性條件的制約,受教育機會是有限的。在階級社會中,社會政治經濟決定了受教育機會的分配。在古代社會,受教育權的差別直接體現著社會政治地位的差別。近現代社會,受教育權的差別則更突出地體現在社會經濟地位的差別上。由于經濟地位的不平等,資本主義社會并未真正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富裕家庭的子女相比,相對貧窮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機會要少得多。
4.該觀點是錯誤的。
(1)這些教師認為沒有教育理論,一樣可以有教育實踐,他們忽略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密切聯系。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2)教育理論對教育工作者意義重大。從理論功能上講,它有助于解釋教育實踐指導教育實踐,推動教育改革;從實踐意義上講,它有助于樹立科學教育觀,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習其他相關學種奠定理論基礎,缺少理論的指導,實踐難以取得成效。(3)孔子是一位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他不僅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而且還善于總結經驗并上升到理論高度。“溫故知新”“不憤不啟,不排不發”等都是他總結經驗后提出的教學理論,這些理論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