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中學教育學課后習題:第八章 德育
1、什么是德育?簡述德育的構成。
德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則指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還有一種更為狹義的理解,就是專指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的特點有哪些?
社會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3、中學德育的意義是什么?
(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保證
(3)德育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
4、簡述中學德育的目標。
1995年頒布的《中學德育大綱》規定了我國中學德育的目標。1初中階段的德育目標:“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場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學習;初步樹立公民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講科學,不迷信;具有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2高中階段的德育目標:“熱愛祖國,具有報效祖國精神,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初步樹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奮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具有公民的責任感;自覺遵守社會公告和憲法、法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道德評價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5、什么是德育原則?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6、我國中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哪些?各自的含義和要求是什么?
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7、什么是德育的途徑?我國中學德育的途徑有哪些?
(1)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3)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4)共青團活動
(5)班主任工作
8、什么是德育方法?我國中學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義和要求是什么?
說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行為訓練法、榜樣示范法、評比競賽法、獎勵懲罰法
9、什么是德育模式?當代較有影響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種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是什么?
認知模式(皮亞杰、柯爾伯格)、體諒模式(彼得*麥克費爾)、社會模仿模式(班杜拉)
10、試分析當前我國中學德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①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廣大中學生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②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中學生的精神世界。
③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中學生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
11、簡述當前我國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1)中學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德育為先的辦學思想未得到落實
(2)德育目標脫離實際且雜亂無序
(3)德育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脫節。
(4)知與行分離,重視道德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成
(5)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12、試分析當前我國中學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
(1)落實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2)確立符合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實際的德育目標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德育方式,改進德育內容
(4)積極改進中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和形式
(5)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有效機制,建立科學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
(6)因地制宜開展德育活動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