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中學教育學課后習題:第九章班級管理
1、什么是班級?如何理解班級的地位和作用?
班級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由學校按學生的發展水平所組成的、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生活的基層學生組織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層組織;班級是學生實現個體社會化的基本單位。
2、什么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對班級中的各種字眼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各種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活動。
(1)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2)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
(3)鍛煉學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3、什么是班主任?中學班主任的任務和職責是什么?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
中學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還股、有文化、有紀律、體魄健康的公民。
中學班主任的職責是:
(一)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椅教育,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志向,培養社會主義道促品質和良好的心理品質,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試行稿)。
(二)教育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會同各科教師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三)教育、指導學生參加學校規定的各種勞動,協助學校貫徹實施師有衛生工作條例太教育學生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
(四)關心學生課外生活、措導學生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娛和社會活動.鼓勵學生發展正當的興趣和特長。
(五)進行班級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級常規,指導班委會和本班的團、隊工作,培養學生干部,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級建設成為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
(六)負責聯系和組織科任教師商討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況。協調各種活動和課業負擔。
(七)做好本班學生思想品德評定和有關獎懲的工作。
(八)聯系本班學生家長,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有關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4、什么是操行評定?操行評定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操行評定是按一定的標準,以等級和評語等形式,定期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和文體活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評價
步驟:(1)動員與準備
(2)操行評定的具體操作
(3)評定結果的分析處理
(4)評定談話
(5)寫好操行評語
5、什么是班級管理原則?
班級管理的原則是根據班級管理規律和實踐經驗制定的,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主要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自覺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6、我國中學班級管理的原則主要有哪些?如何貫徹這些原則?
(1)科學性原則。貫徹要求:了解和研究班級管理的基本規律;了解和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規律;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2)民主性原則。貫徹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精神;吸收學生及相關人員參與班級管理。
(3)自覺性原則。貫徹要求: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健全學生的自我管理組織機構;選拔和培養自我管理的骨干;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規章制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整體性原則。貫徹要求:樹立全局觀念;協調各種因素,保證學生的成長;分工協作,統一指揮。
7、班級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建設班集體,進行個別教育,學習和生活指導,召開班會,協調各方面的關系
8、一個好的班集體具有哪些特征?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
(2)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
(3)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
(4)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