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韻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B古代教育階段,教育從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出現了古代學校,及產生了專門的教育機構。
2. B 教育目標是指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目標,或稱終極的教育目標。
3. B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基本上可以用“制約”和“促進”四個字來概括。
4. C 教師要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重要的是履行兩個職責,一是,解決人的人生方向問題,二是,對學生的思想灌輸和改造。
5. B教師的角色沖突的表現是現代教育活動要求教師與學生是知己、朋友的關系,但是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又必須維護自己的權威性。
6.B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是教師應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7.C初中階段是指12-15歲左右的階段,被稱為學齡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發育期。
8. C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
9.A所謂先主性,家庭教育影響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定勢作用,影響著人以后的發展。
10. A召開家長會目前我國中小學校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11. B .加涅認為引起學生的注意是教學過程的首要因素。
12. D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應以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我們的道德規范。
13. A教育原則是有效教育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14. B 發現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獨立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
15.D言傳重于身教說明了德育中榜樣示范的重要性。
16. B“運球上籃”,是屬于動作技能。
17. A 教會學生學習,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個教學思想問題。
18.A思想政治素質在受教育者的整個素質結構中占統治的或統帥的地位,對其人生發展具有定向和動力作用。
19. C道德行為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
20. D概念形成需要呈現實例、強化練習和發散思維。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 A BD 22. ABCDE 23.ABCE 24. ABC 25.ABC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6. 教育影響:是置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它可以分解為:教育媒體、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動方式好教育環境。
27.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28.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29. 素質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規律的教育措施,對新一代素質按現代化需要實現開發、完善、提高和再創造的過程。換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學地運用人類自身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開發、塑造和完善兒童身心結構與功能,以達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質質量的教育實踐過程。
30. 道德情感:伴隨道德認識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即人在心理上產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慕或憎恨等。如自尊感、榮辱感。
歷年試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