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羅森塔爾等人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把教師期望的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稱為 __________。
2. 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稱為__________。
3. 標準化成就測驗具有客觀性、計劃性和__________。
4. 訓練學生對所讀東西產生一個類比,以加強其深層理解,這種精細加工策略被稱為 __________。
5.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在新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 建立__________和非人為的聯系。
6. 元認知認識包括對個人作為學習者的認識、對__________的認識、對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三個方面。
7. 在學習對數運算法則時,受m(a+b)=ma+mb的影響而錯誤地得到lg(a+b)=lga+lgb,這種遷移屬__________遷移。
8.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__________的過程是問題解決。
9. 態度結構的三種成分是認知成分、__________成分和行為成分。
10.觀察者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自己也受到強化,這種強化被稱為__________。
11.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大致上分為他律道德和__________。
12.上完漢語拼音課后接著上英語字母課.英語字母學習對漢語拼音學習的干擾稱為__________抑制。
1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14.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沿著不同方向擴展,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這種認知方式稱為__________型。
15. 在實際教學中主要使用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__________直觀這樣三種直觀方式。
16. 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的不同之處在于動作對象的__________、動作進行的外顯性和動作結構的展開性。
17.在學習新材料之前,為引導學生將新材料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先呈現比新材料概括水平高的材料,這種材料被稱為__________。
18.根據布盧姆對教育目標的分類,“評價”屬于__________目標。
19.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五個階段。即動作的定向階段、物質與物質化階段、 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__________階段。
20.學習動機由__________和學習期待等兩個基本成分構成。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2.人類的學習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3.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4.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5.學習策略訓練要遵循哪些原則?
6.簡述中學生態度與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結合教學實際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