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D 【解析】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果敢訓練,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 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2. B 【解析】場獨立與場依存是兩種普遍存在的認知方式。具有場獨立方式的人,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于他們的周圍背景,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
3. B 【解析】略
4. A 【解析】對于遺忘發展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被繪制成曲線,即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的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即先快后慢。因此,答案為A。
5. A 【解析】發現學習又稱啟發式教學,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現有關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種教學策略。一般來說,發現教學要經過四個階段: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其次,促使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再次,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最后,根據實驗獲得的一些材料或結果,在仔細評價的基礎上引出結論。因此,答案為A。
6. A 【解析】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平時我們所講的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等都屬于同化性遷移。
7. B 【解析】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認為嘗試一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有三個:效果律、準備律和練習律。其中,效果律是指在試誤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其他條件相等,在學習者對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應之后能夠獲得滿意的結果時,則其聯結就會增強;而得到煩惱的結果時,其聯結就會削弱。因此,答案為B。
8. C 【解析】經驗類化說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該理論認為先前的學習之所以能遷移到后來的學習中,是因為在先前的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應用于前后兩種學習中。
9. C 【解析】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
10.A 【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其中,操作定向就是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因此,答案為A。
11.A 【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諧音聯想法屬于精細加工策略,分散復習和多種感官參與屬于復述策略。畫出系統結構圖屬于組織策略。因此,答案為A。
12.C 【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與當時盛行的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完形頓悟說。因此,答案為C。
13.C 【解析】研究者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個:流暢性、 變通性和獨創性。其中,流暢性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因此,答案為C。
14.C 【解析】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學習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屬于概念學習。
15.D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因此,答案為D。
16.A 【解析】布魯納在1994年美國教育研究會的特邀專題報告中,精辟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這樣四個方面:第一,主動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程研究;第四,社會文化研究。因此,答案為A。
17.C 【解析】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 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因此。答案為C。
18.C 【解析】略
19.D 【解析】建立時間學習表就是對時間做出總體安排,并通過階段性的時間表來落實。這屬于學習時間管理,是資源管理策略的一種。因此,答案為D。
20.B 【解析】運氣屬于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歸因。因此。答案為B。
二、填空題
1.皮格馬利翁效應
2.學習準備
3.可比性
4.生成性學習
5.實質性的
6.任務
7.負
8.目標狀態
9.情感
10.替代強化
11.自律道德
12.倒攝
13.學與教
l4.發散
l5.言語
16.客觀性
17.先行組織者
18.認知
19.內部言語動作
20.學習需要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