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主要考察的環節為:結構化問答、試講、答辯。從考試整體情況來看,變化不大,但考試題目的側重點有細微的差別,下面分環節給大家一一展示:
/01/結構化問答
真題展示:
老師公開郵箱,學生發郵件說他在課上抽煙,老師忍無可忍,朝著學生發火,你怎么看?
馬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然后校領導對他的教學方式有意見,問如果你是馬老師,你該怎么辦?
班級氣氛不活躍,上課的時候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該怎么辦?
兩名同學吵架,男同學說了女同學壞話,女同學用書砸了男同學,你怎么處理?
上課期間,學生感興趣的聽,不感興趣不聽,怎么辦?
上課中老師摔跤了,怎么辦?
小明是單親家庭,經常說謊,怎么辦?
小剛最近沉迷網絡,小剛的媽媽來找老師,你怎么看?
小明上課老講話,黃老師讓他站起來上課,你怎么看?
老師正在上課,學生要出去,老師問為什么要出去, 學生說就不想上你的課你怎么辦?
如何看待老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然后出現小組競爭?
……
從考生反饋的真題看,題型聚焦于教育教學類,對于此類題型,可以結合職業理念(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內容來回答,通常采用的答題思路為:表明態度—分析原因—解決策略—總結提升,給大家舉個栗子:
小明是單親家庭,經常說謊,怎么辦?
作為老師,要關心愛護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表明態度)。面對小明這樣的情況,我會這樣處理:
首先,弄清楚小明為什么說謊。會課后找小明溝通,找班上同學了解小明平常的情況,去小明家進行家訪等,通過各種途徑找到原因。(分析原因)
其次,我會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方案。如果小明是由于缺少父母關愛所導致安全感缺乏,經常說謊,那我日后會多給予小明關愛,多關心他的生活學習,讓他多體驗到家的溫暖,同時,和小明的監護人溝通,把情況如實相告,并商定合適的小明成長方案。(解決策略)
總之,在往后的工作,我仍需繼續努力,為學生積極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總結提升)
此外,很多考生害怕抽到時政題,尤其是自己不了解的時政內容,怎么辦?根據之前考生的反饋,抽到的時政題內容主要為:十九大會議與教育相關的內容以及四個引路人,想查看具體的時政內容,可點擊鏈接>>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時政考題匯總
/02/試講
真題展示:
1.題目: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基本要求:
(1)請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和教學情境;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4)讓學生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 題目:認識“身體尺”
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教學中應注重過程性評價;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身上“尺”的長短;
(4)通過小組合作,指導學生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3.8和9的組成
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掌握8和9的組成;
(3)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習興趣;
(4)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還有:
1.三角形的分類
2.《圓錐的體積》
3.《秒的認識》
4.直角的認識
5.前后左右的位置
6.乘法的基本認識
7.觀察物體
8.小數的意義
9.平移
10.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11.圓錐的體
12.數字與信息歸
13.正方體與長方體表面積
14.長方形的周長
……
試講仍是隨機抽取教材內容,并列出來基本要求。這基本要求較于以往更細,還添加了具體的目標要求,如通過XXX,使學生了解/掌握/體會XXX。因此在備課和正式試講時,都應關注并完成基本要求的內容,這些都是關鍵的得分點。試講仍是依據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如:
(一)導入新課
復習之前學的知識米與厘米。然后一起來猜一猜,一拃、一步、一本數學書分別有多少米/厘米,順勢引出課題—《認識“身體尺”》
(二)探索新知
組織小組活動,先引導學生明確拃、步、庹、腳和所學厘米與米的大小關系,之后嘗試測量:
一拃、一步、一庹、一腳大約各多少厘米、測量后填寫相應表格。同時明確,一拃、一步、一庹、一腳,都是我們身體上的“尺”。
(三)應用新知
小組討論:1米大約是幾拃、幾步、幾庹、幾腳。請小組代表發言。
師生共同總結:1米大約有7拃、1米大約有2步、1米大約有5腳長。
(四)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所學內容,明確各“身體尺”長度及和1米的關系。
作業:用“身體尺”測量身邊熟悉的東西。
板書:
認識“身體尺”
/03/答辯
真題展示: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 你認為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有什么意義?
2. 你要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本節內容?
8和9的組成
1.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2.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你通過哪些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識“身體尺”
1.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2.你的板書為什么這樣設計?
……
從學生反饋的題目看,答辯題型主要集中于教學設計,具體的思路為:緊扣問題,事實求是,結合自己試講的內容,條例清晰地表達觀點,切勿抱著忽悠考官的小心思。舉個栗子:
1.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我認為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身體尺”的概念,因為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之前可能沒有一個明確的“長度”及“測量長度”的概念,而在這節課又要學生從生活經驗構建出的數學中的“尺”,再一次轉化為生活中的“尺”并賦予新的含義,所以我認為這一部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2.你的板書為什么這樣設計?
我在設計板書時主要是圍繞課堂的流程、重難點內容,以及怎樣啟迪學生思維而展開的。表格內容是學生自己動手通過測量得出結果,最后組織測量時完整補全。下面的填空部分我也是設計為整體呈現的形式,在這里也滲透了“身體尺”與米、厘米的關系以及各個“身體尺”之間的關系。
注:以上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與真實情況可能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