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題,才能了解化學教師資格面試的本質,為了幫助考生的學習,學霸君準備了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結晶》。
此題目為2019下半年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考題回顧
題目:《結晶》

3基本要求:
(1)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相關的操作。
(2)要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3)試講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4)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
注:圖片節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21頁
二、考題解析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海水曬鹽場。
【提出問題】海水曬鹽的原理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說明。
【學生回答】海水中含有氯化鈉,在曬鹽的過程中,水分蒸發但是氯化鈉不會蒸發,最后水分蒸發完了之后就會得到氯化鈉,實現海水曬鹽的目的。
【提出問題】從水溶液中獲取固體的方式還有哪些?如何在實驗室中實現蒸發溶劑得到固體的目的?
一起學習“蒸發與結晶”。
環節二:新課教學
1.結晶的方式
【提出問題】進行以下實驗,并分析實驗現象。說明從溶液中獲取溶質的晶體有哪些方式?
【教師實驗】
實驗1:取10 mL濃的氯化鈉溶液,用酒精燈加熱,用玻璃棒攪拌至出現較多晶體時停止加熱。
實驗2:在一個盛有30 mL沸水的燒杯中不斷加入硝酸鉀,配制成硝酸鉀飽和溶液,將燒杯放在冷水中降溫,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
實驗1:有較多的晶體析出,說明通過加熱蒸發溶劑的方式可以從溶液中獲取晶體;
實驗2:放入水中降溫的燒杯中有晶體析出,說明通過給飽和溶液降溫也可以從溶液中獲取晶體。
【教師總結】在一定條件下,固體物質可以從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們通常把從洛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稱為結晶。
【提出問題】從實驗中可以看出,結晶的方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蒸發溶劑結晶,降溫結晶。
【教師總結】將溶液加熱蒸發,使溶液達到飽和后,再蒸發掉溶劑,溶質就會結晶析出,比如氯化鈉的水溶液。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固態物質,比如硝酸鉀等,還可以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這也就是從溶液中獲取晶體的兩種方式:蒸發結晶與冷卻結晶。
2.蒸發結晶
【提出問題】在實驗室中,要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得到晶體,正確的操作是怎樣的?結合剛才教師的操作進行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①蒸發皿中的液體量不宜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
②加熱時,應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溶液,防止液體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③加熱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利用余熱將濾液蒸干;
④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網上。
【教師引導】參照實驗操作要領完成食鹽水的蒸發結晶操作。
(學生實驗,教師引導。)
環節三:拓展提高
【提出問題】生活在鹽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冬天撈堿,夏天曬鹽”,請說明其中所蘊含的分別是通過何種方式結晶?
【解析】“夏天曬鹽”是因為食鹽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大,夏天氣溫高,水分蒸發快,食鹽易結晶析出;“冬天撈堿”是因為純堿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冬天氣溫低,純堿易結晶析出。因此“夏天曬鹽”蘊含的是蒸發結晶,“冬天撈堿”蘊含的是降溫結晶。
根據溶解度受影響的大小,選擇結晶的操作方法——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結晶時一般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結晶時一般采取降溫結晶的方法。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重點知識,教師補充。
作業:課下思考——混有少量氯化鈉晶體的硝酸鉀,如何應用本節課的知識提純硝酸鉀?
板書設計
略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