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學習方式
一、學習方式的類型
1、學習方式:泛指學習者在各種學習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動機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學習效果的學習方法和形式。
2、學習方法的類型
(1)學習方法在“質”上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動機取向和信息加工水平的不同。
(2)學習方法在“量”上的差異主要表現為擁有學習策略的多少。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重點)
(一)認知策略
1、復述策略
常用的復述策略
(1)利用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2)排除相互干擾
首位效應和近位效應
(3)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4)多種感官參與
(5)復習形式多樣化
(6)畫線
2、精細加工策略
(1)記憶術
位置記憶法、縮簡和編歌訣、諧音聯想法、關鍵詞、視覺聯想
(2)做筆記(3)提問(4)生成性學習
(5)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3、組織策略
(1)列提綱(2)利用圖形(3)利用表格
(二)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1、計劃策略2、監控策略3、調節策略
(三)資源管理策略
1、時間管理策略2、環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4、資源利用策略
三、教學策略(補充)
①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已經設計好了。
②教學策略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也就是說,要指向已經設計好的教學目標。
③教學策略包含一定的教學理論成分,是對一定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受一定的教學理論的支配和制約。這一具體化以教學模式為中介。
④教學策略的選擇要基于對現實的教學活動的認識。因此人們認為它是對教學活動的認知過程,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因素、教學進程的反思性認知。
⑤教學策略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和進行推進的措施。因而教學策略是一系列有計劃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
⑥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要兼顧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的狀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采取措施,保證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
四、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1、知識類型的分類
(1)根據認識深度的不同: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
(2)根據概括水平的不同:具體知識和抽象知識
(3)根據知識的功能劃分:
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它是個人具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征和狀態,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靜態)
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動態)
2、技能的種類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借助于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3、技能的形成與培養
(1)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
①操作定向②操作模仿③操作整合④操作熟練
(2)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內化
補充:3加涅將人類學習分成五類,分別是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
編輯推薦:小學教師資資格證筆試考點歸納匯總(兩科)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包打包下載>>>
通關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時間短,233網校講師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90%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