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的內涵,國內外研究者對此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均強調咨詢既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又是一個過程。借助這種人際關系能夠使咨詢對象發生改變,以便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更好地成長;借助這一過程,幫助咨詢對象增強適應能力,使潛能得以充分地發展。
美國《哲學百科全書》則從心理咨詢的特征來界定它的內涵,認為心理咨詢有六個方面的特征:(1)主要著重于正常人;(2)對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幫助;(3)強調個人的力量和價值;(4)強調認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選擇和決定中的作用;(5)研究個人在制訂總目標、計劃以及扮演社會角色方面的個性差異;(6)充分考慮情境和環境的因素,強調人對于環境資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時改變環境。
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編輯的《心理學百科全書》(1984)肯定了心理咨詢的兩種定義模式,即教育模式和發展模式。該書指出:“心理咨詢始終遵循著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的模式,咨詢對象(不是患者)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咨詢員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已經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為適當的應變能力。”“心理咨詢強調發展模式,它試圖幫助咨詢對象得到充分的發展,掃除其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心理咨詢是以維護人的心理健康狀態為目標和內容的一項工作。心理咨詢是借助于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言語、文字及其他信息傳遞方式,就咨詢對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供幫助、啟發和指導的過程。在咨詢過程中,咨詢人員努力營造出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對咨詢對象進行啟發和幫助,使咨詢對象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產生認識、情感和態度上的變化,從而找到其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辨明心理問題的性質,為之尋求擺脫心理困擾的條件和對策,使之達到恢復心理平衡、增強心理素質、提高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