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的特性
小學生的心理特性是通過小學生的外顯行為表現出來的,心理健康測量無法直接測查他們的心理特質,而是通過小學生對測驗題目的反應來推論其心理特質,因此,心理健康測量具有間接性。
人的行為比較沒有絕對標準,心理健康測量中對小學生的評價總是與其所在團體中的大多數人或者某種人為確定的標準相比較而言,如聰明、愚鈍,內向、外向等,因此,心理健康測量具有相對性。
任何測驗都不可能測量學生所有的行為,特定的測驗只測量它所要測定的行為領域的一個行為樣本。測驗的編制者往往根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抽取出決定某一心理特質的代表性要素,選取最能表現這些要素的行為組成行為樣本。從某種意義上說,測驗只是測量編制者所定義的行為。因此,心理健康測量具有代表性。
此外,同其他測量一樣,心理健康測量還具有客觀性。因為,測驗工具從編制到施測、記分以及對結果的解釋都經過了標準化。
當然,由于心理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人們對心理特性的測量還達不到物理測量的精確度,對某些心理特性的認識可能還有偏差,因而,對心理健康測量的使用必須相當慎重。
(二) 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的種類
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的種類很多,分類隨采用的標準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一種測量采用不同標準劃分,可能歸為不同類別。按測量的功能分類,有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和人格測驗。按測量的材料分類,有紙筆測驗,所用的是文字材料,小學生用文字作答;有操作測驗,測驗的項目多是圖畫、實物等,不需要用文字作答。按測量的對象分類,有個別測驗,即一個主試與一個小學生在面對面的情形下進行;有團體測驗,—在同一時間內由主試對多名小學生進行施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