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1.算法式方法與啟發式方法
算法式是指將達到目標的各種可能的方法都算出來的方法。其優點是能保證成功地解決問題,缺點是費時費力。啟發式方法是指能根據現有問題狀態與目標狀態的相似關系,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優點是省時,缺點是有可能無法保證成功。
2.手段_啊目的分析法與爬山法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指把大的目標狀態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然后進行算子搜索。算子是指在思維中用以指導進行操作的計劃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減少當前的問題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異。爬山法是指通過評價當前的問題狀態。增加這一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差異,經過迂回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
3.目標遞進策略與目標遞歸策略
目標遞進策略是指從問題初始狀態逐級向目標狀態遞進。特點是循序漸進.逐級逼近目標。在使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時。一般不能簡化操作程序.否則難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目標遞歸策略也稱逆向工作法,指從目標狀態出發.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遞歸。這一策略常常用于證明幾何題。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問題的特征
問題的類型和呈現的方式影響問題的解決。首先。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此外,由于問題的陳述方式或所給圖示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
問題解決的過程。
(二)已有的知識經驗
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識經驗在頭腦中的貯存方式決定了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
專家與新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表現在以下方面:①知識經驗數量的大小。專家擁有某一領域大量的知識經驗。②知識經驗的組織。專家知識經驗組織得非常合理。③知識經驗的提取速度。專家在知識需要的時候能快速提取并加以應用。
可見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體現在專家不僅擁有豐富、組織合理的陳述性知識,而且也擁有解決問題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
(三)定勢與功能固著
定勢有時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借助它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過程。不過,有時也往往阻礙問題的順利解決,尤其兩者情境相似,但解決方式相反時更易出錯。
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知識記憶得越牢固、越準確,提取得也就越快、越準確,成功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斷改進教學來促進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運用記憶和提取方法從而更容易地解決問題。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教師要重視概括、抽象、歸納和總結。應用同質不同形的各種問題的變式來突出本質特征,加強對不同類型的問題的區分與辨別,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水平。
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教師要有意識地溝通課內外、不同學科、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縱橫交叉聯系,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只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能夠融會貫通、有機配合的網絡化、一體化的知識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教師既可以結合具體的學科內容,教授相應的心智技能,也可以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課。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由內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師頭腦中的思維方法或思路提煉出來,明確地、有意識地外化出來,給學生示范,并要求學生模仿、概括和總結。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教師應考慮練習的質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段等來精選、設計例題與習題,充分考慮練什么、什么時候練、練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練、如何檢驗練的效果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變通性、靈活性與廣泛性。
(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鼓勵學生對平常事物多觀察,不要被動地等待教師指定作業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盡可能多地提出各種假設。
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要求學生自己反復推敲、分析各種假設、各種方法的優劣,對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