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創造性的培養
要想培養人的創造力,就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即解決創新意識的問題。二是能不能創新的問題,解決的是創新的能力問題。一般而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了創造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環境,托蘭斯提出五種原則: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尊重與眾不同的觀念;向學生證明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給以不計其數的學習機會;使評價與前因后果聯系起來。
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有創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想的事,為創造性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一些專家認為,創造性的活動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創造性思維常常需要等待機會。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應接納學生任何奇特的問題,并贊許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創造活動的源動力,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對學生所提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態度接納他所提出的問題。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應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事物。對學生的觀點,要正面鼓勵替代反面警告。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進行豐富的想像,不必拘泥于常規的答案,去掉定勢和從眾的思維方式。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領略創造者對人類的貢獻,受到創造者優良品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啟發他們見賢思齊的心理需求。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散、方法擴散與形態擴散等。
用途擴散即讓學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為擴散點,盡可能多地設想它的用途。結構擴散即以某種事物的結構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形態擴散即以事物的形態(如顏色、味道、形狀等)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方法擴散即以解決某一問題或制造某種物品的方法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種方法的各種可能性。
2.推測與假設訓練
這類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
3.自我設計訓練
學習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完成自己的設計。
4.頭腦風暴訓練
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具體應用此方法時,應遵循四條基本原則:一是讓參與者暢所欲言,對所提出的方案暫不作評價或判斷;二是鼓勵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觀點;三是以獲得方案的數量而非質量為目的,即鼓勵多種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勵提出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
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原則
我國學者段繼揚提出以下十條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原則:(一)主體主導原則(二)求優求異原則(三)啟發探索原則(四)實踐操作原則(五)民主愉悅原則(六)因材施教原則(七)成功激勵原則(八)積極評析原則(九)全體全面原則(十)不悖倫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