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學生典型心理問題
一、神經癥
1.沒有腦的器性病變,也沒有足以造成腦功能障礙的軀體疾?。?BR>2.精神活動能力低下,常伴有焦慮和煩惱;
3.自知力良好,即來訪者對自已的異常表現清楚明了,能客觀地反映現實;
4.行為保持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一般能參加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生活能自理;
5.有迫切的治療愿望,這也是神經癥與精神病最明顯的區別;
6.來訪者多有不健全的個性。
(一)抑郁癥
抑郁癥是抑郁性神經癥的簡稱,是指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二)恐懼癥
指病人具有一種在正常情況下對某一-特定物體、人際交往或處境,產生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回避所恐懼的對象。難以自控。根據恐怖對象不同,可分為社交恐懼癥、物體恐懼癥、處境恐懼癥等。
(三)強迫癥
指來訪者主觀體驗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觀念和意向的出現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復出現是不
恰當的,但又難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從而引起強烈的緊張不安及嚴重的內心沖突,伴隨的某些重復動作和行為往往是患者為了減輕其內心緊張不安,屈從于令人不快的思想
和意向或進行對抗而呈現出的繼發現象。臨床表現主要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四)焦慮癥
指持續性精神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常伴著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焦慮是無明顯原因的恐懼、緊張發作,并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和運動性緊張。
(五)神經衰弱
這是以慢性疲勞、情緒不穩定、神經功能紊亂,并易于興奮和易于疲勞為特點,伴有軀體癥狀和睡眠障礙的一種心理障礙。
神經衰弱癥狀主要有5個方面:l.衰弱癥狀。2.興奮癥狀。3.情緒狀態。4.緊張性疼痛。
5.睡眠障礙。
二、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又稱病態人格或變態人格,是指自單年或少年時期發展起來的人格明顯偏離正常。
1.偏執型人格;
2.反社會型人格;
3.沖動型人格;
4.強迫型人格;
5.回避型人格。
三、性心理問題
第四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咨詢
一、心理輔導與咨詢
心理輔導在學校中是指學校教育者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與規律,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有關專業人員運用心理學等專業知識技能,設計與組織各種教育活動,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心理咨詢既咨詢心理學,也可以表示一種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借助語言、文字等媒介與咨詢對象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進行信息交流,幫助咨詢對象消除心理問題與障礙,增進心理健康,發揮自身潛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生活環境的過程。
二、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原則
(一)非指導性或不指示
心理咨詢中的非指導性原則是羅杰斯提出的。
(二)重點與整體相結合的原則
(三)保密性原則
三、心理輔導與咨詢的理論與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療
1.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是現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奠基石,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以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三個概念來解釋人的本質。
2.精神分析治療法。有自由聯想、釋夢、阻抗分析。
(二)行為主義治療
1.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是一個完全被環境所決定的反應式的有機體。
2.行為療法。有脫敏療法、滿灌療法、厭惡療法、強化法等。
(三)認知一行為治療
1.認知行為理論。這是由許多心理學家各自獨立地發展自己的體系而形成的。目前較受推崇的是由美國心理咨詢家艾利斯創立的理性情緒治療理論。
2.認知行為療法。即通過改變來訪者對其重要經驗的思維方式來改變他們不良的情感和行為。
(四)個人中心法
個人中心療法是卡爾•羅杰斯于20世紀40年代首創的一一種心理咨詢理論與方法,也稱人本主義理論。
四、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技術
(一)參與性技術
1.傾聽的技術;
2.鼓勵和重復技術;
3.反應技術。
(二)影響的技術
1.指導技術;
2.面質技術;
3.自我開放。
(三)非言語技術
1.目光注視;
2.身體姿勢;
3.聲音特征。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