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知識的保持
一、知識的遺忘及其原因
(一)遺忘及其進程
對于遺忘發展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稱為經典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的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
(二)遺忘的理論解釋
1.痕跡衰退說
按照這種理論,遺忘是由記憶痕跡衰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生。它起源于亞里士多德,由桑代克進一步發展。
2.干擾說
干擾說認為,遺忘是由于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干擾的結果。
研究表明,干擾主要有兩種情況,即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所謂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指后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3.動機說
動機性遺忘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因為它們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損自我的形象。這一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二、促進知識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運用記憶術
3.進行組塊化編碼
4.適當過度學習。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5.合理進行復習
從時間分配上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分散復習(每次時間短,次數多),一種是集中復習(每次時間長,次數少)。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學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