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個體既能適當地評價自我、接受自我,又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既能適應自己所面臨的不斷變化發展著的現實環境,又能不斷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時具有良好的自我節制和調控能力,并在認知功能、情緒反應活動和意志行為方面都能處在比較積極的狀態。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1.情緒穩定、樂觀;
2.人際關系和諧;
3.人格完整;
4.正確的自我觀;
5.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6.心理行為表現符合年齡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客觀需要;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客觀要求。
第二節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
一、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個人因素
1.生物學方面;
2.心理方面。
(二)家庭因素
1.父母關系;
2.父母期望;
3.教養方式;
4.父母個性。
(三)學校因素
1.教育方式;
2.同伴關系;
3.學習負擔。
(四)社會因素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特點
1.隱匿性與突發性;
2.多元性與單一性;
3.無知性與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