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從本質屬性來說,教育就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進行的培養人的過程。首先,教育是一種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這表明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其次,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這表明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有本質區別;最后,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會要求三者之間的矛盾運動。
2.【答案要點】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包括:
(1)國家的教育目的。國家的教育目的是由國家提出來的,其決策要經過一定的組織程序,一般體現在國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某一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階段、不同級別的學校、不同專業方向的具體化。
(3)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如一節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
3.【答案要點】(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與需要。
(3)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4.【答案要點】(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5.【答案要點】(1)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
(2)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
(3)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4)培育美感,促進想象力、創造性的發展。
6.【答案要點】(1)教育必須從幼年開始,而且應當適應自然。
(2)家庭即母育學校。
7.【答案要點】福祿培爾認為人具有天賦的力量,這種天賦力量就是人和宇宙萬物普遍具有的“神的本原”的體現,教育的目的是認識潛在于人內部的“神的本原”。
他認為教育應該適應兒童的自然本性,兒童具有活動、認識、藝術和宗教四種本能,其中活動的本能隨年齡增長發展為創造的本能,教育過程就是促進本能發展的過程,以實現兒童的天然稟賦。
8.【答案要點】蒙臺梭利為世界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她的貢獻在于:第一,教育理論建立在生理學、醫學的基礎上,并且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第二,重視感官訓練的教育觀點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相符。第三,強調兒童的自我教育,反對教師的過多干涉。
不足之處在于她的教具設計過于死板,使兒童僅僅在教具中得以鍛煉,而忽略了其他形式,如日常生活的教育等。另外,她過多地重視了智力,而忽略了情感陶冶,使教育內容走向片面。
9.【答案要點】幼兒園班級管理是指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總結等環節,充分運用幼兒園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從而實現班級工作目標,達到預定的保育和教育目的。
這一概念的具體含義是:
首先,班級管理的主體是人,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管理是由人去實施的。
其次,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幼兒園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和其他因素的綜合。
再次,班級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實施、調整、總結等環節來實現的。
最后,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班級工作目標,達到預定的保教目的。
10.【答案要點】(1)促進學前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2)尊重學前兒童的原則。
(3)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的原則。
(4)保教結合的原則。
(5)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功能的原則。
(6)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7)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8)發展適宜性原則
11.【答案要點】(1)普及幼兒教育,開拓農村幼兒教育事業,建立中國化和平民化的幼兒教育。
(2)重視培養兒童創造力。
(3)創立培養幼兒師資的好方法——藝友制。
12.【答案要點】(1)教育要符合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避免兒童教育成人化的傾向。
(2)發展兒童的主動性。
(3)強調兒童的實際活動。
(4)重視兒童的社會交往。
13.【答案要點】(1)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指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具有自主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同時又強調幼兒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2)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指班級管理應面向班級整體,包括全體幼兒及班內所有管理要素。
(3)參與性原則。參與性原則是指教師在管理過程中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之中,而不是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要在活動中民主、平等地對待幼兒,與幼兒共同參與活動。
(4)高效性原則。高效性原則是指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時,以最少的資源盡可能地使幼兒獲得更多、更全面、更好地發展,使班級呈現更健康的面貌。
14.【答案要點】(1)規則的內容要明確且簡單易行。
(2)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掌握規則。
(3)教師要保持規則的一貫性。
15.【答案要點】(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16.【答案要點】(1)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
(2)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17.【答案要點】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規則引導法。規則引導法是學前教育班級管理最常用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情感溝通法。情感溝通法是通過激發和利用教師與兒童之間或兒童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積極情感,以促進兒童產生積極行為的方法。
(3)互動指導法?;又笇Хň褪峭ㄟ^促進兒童與同伴、兒童與教師、兒童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導兒童主動、積極、有效地與人交往,實現教育目標的方法。
(4)榜樣激勵法。榜樣激勵法是指通過樹立榜樣并引導兒童學習榜樣以規范幼兒的行為,從而達到管理的目的的方法。
(5)目標指引法。目標指引法指教師從兒童行為的預期結果出發,制定行為目標,引導兒童識別行為正誤,規范兒童積極行為方式的一種管理方法。
18.【答案要點】(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并相互交流。
19.【答案要點】(1)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整體需要,有效地發揮各領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內容對幼兒來說應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3)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與興趣,內容具有時代性、豐富性。
(4)適合幼兒的能力與發展需要,對幼兒的進一步學習具有挑戰性。
20.【答案要點】(1)教育目標分解的方法要恰當。
(2)教育目標的涵蓋面要全面。
(3)教育目標要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21.【答案要點】教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社會現象,是一個包含多因素、多層次的整體系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i)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
(3)教育影響。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手段,是教育活動的中介,它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并把它們聯系起來。
22.【答案要點】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I)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4)教育目的的實現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23.【答案要點】(1)控制人口數量。
(2)改善人口質量。
(3)完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