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體育游戲活動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也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還是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式。
2.D 【解析】討論法具有自由性強的特點。選項D的做法限制了幼兒自由的思想表達,給幼兒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緊張情緒,因此本題答案是D項。
3.B 【解析】運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即語言法,是最常用的教育教學方法。
4.D 【解析】具體的一個活動、一節課的目標為具體教學的活動目標。
5.A 【解析】討論法中最容易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能有效地提高幼JLSX識、情感、意志與行為水平,促進幼兒多維思維和社會性的發展。
6.D 【解析】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7.B 【解析】A項,幼兒教育包含幼兒園教育,但不只是幼兒園教育;C項,幼兒藝術課程主要是為了熏陶幼兒的審美情趣;D項,潛移默化是在無要求情況下提出來的。
8.C 【解析】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既要考慮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又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幼兒語言教育是完成思想教育綱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語言教育中既要注意貫徹語言教育的要求,體現語言教育的特點,又要注意貫徹思想品德教育綱要,務必發揮教材本身內在的思想性,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9.D 【解析】D項答案更適合于小學教育目標的要求,對于幼兒而言,此目標是不恰當的,它不符合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
10.D 【解析】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方法包括:觀察法、范例和演示、游戲練>-j和語言指導等。鼓勵和糾正是幼兒園口語教學的方法之一。
11.D 【解析】對幼兒進行美育,主要是要其培養其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12.D 【解析】本題是對幼兒園學科教學組織方式概念的考查。
13.B 【解析】具體活動目標是通過本次教育活動所期望獲得的某些具體的發展,它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原有水平和能力、活動的內容和性質,從學前兒童的認知經驗,培養情感態度、技能等方面來設計。
14.D 【解析】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環境中的事物,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并操作它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所以,幼兒園課程以讓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為主。
15.C 【解析】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16.B 【解析】幼兒智育的內容包括發展幼兒的智力、引導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求知的興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17.D 【解析】幼兒的科學教育應該從幼兒園就開始進行。
18.D 【解析】示范法是直觀教學方法之一,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或教學表演,為兒童提供具體模仿的范例。
19.C 【解析】掌握動作技能階段是幼兒體育過程中最主要的環節。
20.B 【解析】自由回答的談話即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回答,直到了解問題為止。教師對幼兒的態度、責任心等方面的評價,都可用這種方法。
21.D 【解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22.B 【解析】本題是對實踐練習法概念的考查。
23.A 【解析】本題是對語言激勵法概念的考查。
24.B 【解析】教師通過各種直觀教具和實物使得幼兒獲得感性認識的方法屬于演示法。
25.A 【解析】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26.A 【解析】品德教育在幼兒園中的體現只是幼兒園社會教育的一部分。
27.D 【解析】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的教育是幼兒園的品德教育。
28.C 【解析】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29.B 【解析】操作法是指幼兒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的方法。讓幼兒做手工泥娃娃就屬于操作法。
30.C 【解析】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核心在于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關系、同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31.C 【解析】環境體驗法是先對兒童提出一定的教育要求,并為他們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條件,然后讓兒童通過自身的活動和感受去獲得體驗,加深他們對堅持性行為的體會和理解,激發起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認識經驗,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2.D 【解析】生理性懲罰實際上就是體罰,即通過對兒童身體的野蠻、粗暴的管制,試圖使兒童思想、行為發生轉變的一種不正確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所嚴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許在幼兒園以及各級教育機構使用的。
33.A 【解析】談話活動是培養幼兒在一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語言教育活動類型,著重培養幼兒運用口頭語言與他人交往的意識、情感和能力。
34.D 【解析】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正規的語文課教學不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
35.A 【解析】角色扮演法能顯著提高兒童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有利于幼兒在輕松愉快之中掌握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
36.B 【解析】學前兒童可以直接探索太陽能發光、發熱的內容,而其他選項中的科學內容對于兒童來說,相對陌生,不能夠通過直接探索得到。
37.A 【解析】長期系統性觀察是指幼兒對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現象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其特點是觀察時間長,對幼兒觀察持久性的要求高。
38.A 【解析】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包括協助成人勞動。協助成人勞動是指幼兒協助成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中獲得有關科學的感性經驗。
39.A 【解析】自然角是幼兒進行非正規性科學活動的一個場所。非正規性科學教育活動是指由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各種科學活動的設備和豐富多樣的有機結構的材料,引發幼兒的好奇心,使每個幼兒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從自己的發展水平出發,運用方法和技能進行的科學探索活動。
40.B 【解析】教師是幼兒園談話活動的設計組織者,但在談話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間接的,他們往往以參與者的身份參加談話,給幼兒以平等的感覺。
41.A 【解析】題干中所描述的活動,目的是讓兒童了解人體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因此是有關人體的結構、功能及保護的探索。
42.D 【解析】反饋法即教師在音樂活動中運用語言促使幼兒及時地了解自己對音樂所做的反應,并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活動行為。
43.B 【解析】本題是對集體教育活動概念的考查。
44.C 【解析】健康行為的培養是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而幼兒健康行為的養成不是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實現的,它要通過長期的鞏固才能實現.這是時間延續性的一種體現。
45.C 【解析】憑借物,即幼兒在活動中講述的對象,決定了幼兒講述的內容范圍和指向。而從憑借物的特點上來分類,講述活動可以分為看圖講述、實物講述和情景表演講述。
46.A 【解析】本題考查對促進和維護幼兒健康教育的方法的掌握。
47.B 【解析】落葉樹是秋季出現的典型現象,正適合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內容。
48.D 【解析】"寓教于樂"是幼兒教育中游戲化方法的體現。
49.C 【解析】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在藝術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
50.D 【解析】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是指隨音樂而進行的各種有節奏的身體動作。
51.B 【解析】講述時,運用的是比較連貫的獨自語言,要求語言內容比較豐富,語句結構比較完善,語言比較連貫,內容前后一致。
52.A 【解析】在指導幼兒觀察繪畫時,如果想把幼兒的觀察引向觀察個別事物,就不應告訴幼兒圖畫上有什么,或者給幼兒指示性的語言,而是要讓幼兒自己去觀察。
53.A 【解析】題干中的教師所采用的是實物直觀的教學方式。
54.D 【解析】兒童繪畫在一定程度上是兒童觀察事物之后,對于世界的一種直觀表現,充滿著想象和創造的成分,但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兒童繪畫則是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55.C 【解析】活動目標是指教師期望活動所達成的教育結果。題干中所指的就是幼兒園的活動目標。
56.C 【解析】"培養兒童活潑開朗的性格"屬于德育目標的范疇。
57.B 【解析】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不應該過早進行能力、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58.A 【解析】《幼兒園工作規程》所規定的幼兒德育目標是: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
59.B 【解析】幼兒的智育目標包括: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意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60.A 【解析】本題是對示范法概念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