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41.(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42.第一,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第二,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第三,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
43.第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第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第三,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第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
44.第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第二,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第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45.第一,由于受到分數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
第二,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四、論述題
46.教師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教師職業由于其工作對象、工作的手段、工作的環境的特殊性,因此對教師的個性素質也有特定的要求。
(1)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或者說適合于教師工作的個性品質包括了很多內容,如熱情慷慨、善于交際、樂于助人、有責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樂觀、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2)教師不良的個性品質。主要有:冷漠孤僻、木納呆滯、悲觀生氣、主觀偏心、過分挑剔、嘲諷學生、無耐心、對學生有敵意、訓斥學生等。
在線測試>>福建省2009年1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