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1.(P87)體育:是指向學生傳授身體運動及其保健知識,增強他們體質、發展他們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教育。
22.(P163)課程標準:是各學科的綱領性指導文件,發揮著教學工作的“組織者”作用,可以確保不同的教師有效地、連貫地、目標一致地開展教學工作。
23.(P207)教學設計:是指對整個教學系統的規劃,是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部分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提出教學具體方案,包括一節課進行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知識來源、板書設計等。
24.(P308)教育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
25.(P114)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26.(P44~45)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創造功能。
27.(P177~183)
(1)政治因素。
(2)經濟因素。
(3)文化因素。
(4)科技革新。
(5)學生發展。
28.(P219)
(1)依據教學的具體目標與任務。
(2)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
(3)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4)依據教師本身的素養。
(5)依據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
29.(P290~298)
(1)班級組織建設。
(2)班級制度管理。
(3)班級教學管理。
(4)班級活動管理。
30.(P337)
(1)促進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
(2)有效發揮學生評價的引領作用。
(3)完善人才的選拔方式。
31.(P37~P3)
(1)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
(2)從科學主義、經濟主義到推崇教育的社會價值取向。
(3)從國家主義教育到國際化教育。
(4)從階段性教育到終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