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忍冬藤
【拼 音】:RENDONGTENG
【英文名】:Japanese Honeysuckle Stem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莖葉。
【功 效】:清熱,解毒,通絡。
【主 治】: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傳染性肝炎,癰腫瘡毒,筋骨疼痛。
【性味歸經】:甘,寒。①《別錄》:“甘,溫,無毒。”②《藥性論》:“味辛。”③《本草拾遺》:“小寒。”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入心、肺經。①《要藥分劑》:“入肺經。”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貼或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泄瀉不止者禁用。
【藥物配伍】:配金銀花,清熱解毒、通經活絡;配連翹,辛涼宣泄、清肺平喘;配桑葉,疏風清熱、宣肺平喘;配白芍,清熱行血。
【別 名】:老翁須、金釵股、大薜荔、水楊藤、千金藤(《蘇沈良方》)、鴛鴦草(《墨莊漫錄》)、鷺鷥藤(《履?巖本草》)、忍冬草(《證治要訣》)、左纏藤(《余居士選奇方》)、忍寒草(《洪氏集驗方》)、通靈草、蜜桶藤(《土宿本草》)、金銀花藤(《丹溪心法》)、金銀藤(《乾坤生意秘韞》)、金銀花桿(《滇南本草》)、甜藤(《本草述》)、右篆藤(《分類草藥性》)、右旋藤(《貴州民間方藥集》)、二花秧、銀花秧(《河南中藥手冊》)
【處方名】:忍冬藤、金銀藤、金銀花藤、凈制忍冬藤、忍冬草、銀花秧、銀花藤、二花藤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花蕾(金銀花)、果實(銀花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地。藥材主產浙江、四川、江蘇、河南、陜西、山東、廣西、湖南等地。此外安徽、甘肅、湖北、江西、福建、山西、云南、遼寧、河北等地亦產。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冬割取帶葉的莖藤,扎成小捆,曬干。
【拉丁名】:藥材Caulis Lonicerae原植物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考 證】:出自《本草經集注》;《蘇沈良方》:“忍冬,古人但為補藥,未嘗治疽。若倉卒求不獲,只用干葉為散,每服三方寸匕,甘草方寸匕。酒煮服之亦可,然不及生者。”
【生藥材鑒定】:干燥莖呈細長圓柱形,直徑1.5~6毫米,表面暗紅色或灰棕色,有細柔毛,尤以嫩枝為多。皮部易剝落,常撕裂作纖維狀。莖上常帶有橢圓形、綠黃色的葉,多破碎不全。質堅脆,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中央髓部有空隙。氣弱,味淡。以外皮棗紅色、質嫩帶葉者為佳。顯微鑒定: 細枝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非腺毛單細胞,壁厚,有疣狀突起;腺毛柄較長。皮層較寬。中柱鞘纖維成環。韌皮部較窄;射線細胞有含草酸鈣簇晶;較老的莖在中柱鞘纖維環以內產生木栓層、以致中柱鞘纖維環及其外側的皮層,表皮均脫落;韌皮部有少數纖維。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列;木纖維發達;木射線寬1(-2)列細胞,有紋孔。髓大,髓周細胞壁木化,中央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