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財務杠桿
(一)財務杠桿的含義
財務杠桿:由于債務存在而導致普通股股東權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理解:
衡量普通股股東的獲利能力一般是用普通股的每股利潤。由于債務利息的存在,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會超過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幅度,這就是財務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反映的是每股利潤變動率要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普通股每股利潤=(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EPS=[(EBIT-I)×(1-T)-d]/N
其中:I、T、d和N不變
EBIT的較小變動會導致EPS較大的變動。
(二)財務杠桿作用的衡量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1)定義公式: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2)計算公式: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租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3)結論: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看到,假如利息、融資租賃租金和優先股息同時為零,那財務杠桿系數就是1,沒有財務杠桿作用,每股利潤變動率等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否則,分子要比分母大,表明每股利潤的變動幅度會超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
(三)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
利息越高,優先股息越高,融資租賃租金越高,則財務杠桿系數越大,每股利潤變動幅度越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
參照教材P148[例4-14]:B、C、D三家企業的資金構成。B、C、D三家企業資金總額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B公司全都是自有資金,而C公司有50%負債,D公司也是有50%的負債,但是利息率不一樣,C公司的利息率低6%,D公司的利息率高12%。
財務杠桿衡量財務風險的結論和利用標準離差衡量風險的結論一致。
財務杠桿的影響因素。
四、復合杠桿
(一)復合杠桿的概念
經營杠桿是指產銷量的變動引起的息稅前利潤的變動;財務杠桿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引起的每股利潤的變動。
產銷量的變動是最終每股利潤變動的源泉,產銷量的變動引起EBIT的變動,然后EBIT的變動又引起每股利潤的變動。
復合杠桿: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共同存在而導致的每股利潤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定義公式: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于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
復合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
DCL=DOL×DFL
=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利息-租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
[例]某企業2004年資產總額是1000萬元,資產負債率是40%,負債的平均利息率是5%,實現的銷售收入是1000萬元,變動成本率30%,固定成本和財務費用總共是220萬元。如果預計2005年銷售收入會提高50%,其他條件不變。
(1)計算2005年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2)預計2005年每股利潤增長率。
分析:全部固定成本:真正的固定生產成本a、固定的利息I
解:(1)計算2005年的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利息=1000×40%×5%=20
固定成本=220-20=200
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率=1000×30%=300
M=銷售收入-變動成本=1000-300=700
DOL=M/(M-a)
=700/(700-200)
=1.4
DFL=EBIT/(EBIT-I)
=500/(500-20)
=1.04
DCL=DOL×DFL=1.46
(2)預計2005年每股利潤增長率
2005年每股利潤增長率=DCL×收入變動率=1.46×0.5=73%
[1999年考題]某企業只生產和銷售A產品,總成本習性模型是y=10000+3x,假定該企業1998年度A產品的銷量是1萬件,每一件的售價是5元,按照市場預測1999年A產品的銷量將會增加10%。企業1998年利息費用為5000元。
(1)計算企業的邊際貢獻總額;
(2)計算1998年該企業息稅前利潤;
(3)計算銷量是1萬件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4)計算1999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
(5)復合杠桿系數。
解:(1)計算企業的邊際貢獻總額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1×5-1×3
=2(萬元)
(2)計算1998年該企業息稅前利潤
EBIT=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2-1
=1(萬元)
(3)計算銷量是1萬件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DOL=M/(M-a)=2/1=2
(4)計算1999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
1999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DOL×銷售量增長率
=2×10%
=20%
(5)復合杠桿系數
DFL=EBIT(EBIT-I)
=1/(1-0.5)
=2
DCL=DOL×DFL
=2×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