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點四: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
(一)普通股成本=當年末股利/[總額(1-籌資率)]+增長率
1、普通股本計算,是考慮無數個股利(每個股利按增長率增長)而推導出的。由于每年的股利不相同,所以,分子的股利不能隨意表示,而是指計算當年末股利。
2、普通股成本不僅是發行時計算,發行之后每年也可以計算。每次計算時,分子的股利、分母的股價,都按照計算當年的金額計算。
【例4】已知某企業2003年初發行普通股,2003年末股利預計每股2元,以后每年按5%的增長率增長。2003年初股票發行價每股20元,預計2004年初、2005年初股價分別為25元、18元,分別計算2003年、2004年、2005年每年普通股成本(不考慮籌資費)。
【解】2003年股票成本=2/20+5%=15%
2004年股票成本=2(1+5%)/25+5%=13.4%
2005年股票成本=2(1+5%)2/18+5%=17.25%
(二)留存收益成本=普通股年末股利/普通股股價+普通股利增長率
留存收益成本所用數據,全都是普通股的,因為留存收益屬于普通股股東權益,其成本計算與普通股基本相同,只是沒有籌資費而已。
【例5】某企業2002年初股票價格20元,年末股利每股2元,股利增長率5%,留存收益800萬元,股票籌資率2%,分別計算普通成本、留存收益成本。
【解】普通股成本=2/20(1-2%)+5%=15.20%
留存收益成本=2/20+5%=15%
留有收益800萬元不參加運算。留存收益成本15%,表示使用800萬元的留存收益用于投資時,其收益率不能低于15%.
五、要點五:邊際成本
教材中邊際成本的概念與計算不一致,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一)概念:資金邊際成本指資金每增加同一單位時,所增加的資金成本。
這是經濟學的基礎概念之一,按此概念,邊際成本指增加的成本,用圖示意為:
表示,資金每增加20萬時,成本增加1%,1%即為邊際成本。
(二)作用: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三)計算: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后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后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后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后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下面再舉例說明用教材方法計算邊際成本過程。
【例7】某企業原有資金500萬元,現擬新籌資80萬元。新籌資中,負債占40%,權益資金占60%。新籌資中負債在40萬以內的成本為6%,超過40萬為7%;權益資金成本在30萬元以內為8%,超過30萬元為9%。(1)計算邊際成本。(2)若新籌資80萬用于投資,則投資報酬率至少為多少?
【解】(1)第一:新籌資中負債籌資總額分界點=40/40%=100萬元
第二:新籌資中權益籌資總額分界點=30/60%=50萬元
則可以找到新籌資加權成本變化區間,用圖示意為:
第三:分別計算各區間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0~50加權成本=6%×0.4+8%×0.6=7.2%
0~100加權成本=6%×0.4+9%×0.6=7.8%
大于100加權成本=7%×0.4+9%×0.6=8.2%
(2)由于80萬元的加權成本7.8%,說明新籌資80萬要求的最低報酬率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