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原始投資=建設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開辦費)+流動資金,投資總額=原始投資+資本化利息。
2、靜態投資回收期指原始投資的回收期,即不包括資本化利息。投資利潤率=息稅前利潤/投資總額,投資總額包括資本化利息。
3、若題目無要求,計算靜態投資回收期按包括和不包括建設期兩種。方案決策時也是如此。
4、注意有無建設期,若有且運營期凈現金流量相等,則按遞延年金現值計算,最后一年計算現值年限為項目計算期即建設期加運營期。
5、若有建設期而且存在借款,則要進行建設期間的利息資本化,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增加折舊。資本化利息只增加折舊,不造成現金流出。
6、計算凈現值NPV,注意建設期的投入以負值計算。注意固定資產有無殘值。不要忘記墊付及回收的流動資金,特別是當流動資金與固定資產投資不在同一時點時。
7、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抵減所得稅=(折余價值-變價收入)×所得稅稅率。
8、息稅前利潤=經營收入-經營成本(付現成本)-折舊-營業稅金及附加-維持運營投資,計算所得稅時注意稅率,有的題目用30%或40%,而非33%。
9、計算凈利潤只考慮本項目利潤,原利潤及其他項目帶來利潤不考慮。
10、題目設計一般運營期每年的凈流量相等,若不相等則很可能計算有誤,除非題目本身提供了多個現值系數。
11、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方法不一定是直線法,新舊固定資產的殘值也可能不一樣。
12、凈現值率表示凈產出,獲得指數表示總產出。凈現值率=項目的凈現值/原始投資的現值合計,即當原始投資是分次投入時要計算其現值。
13、運用插入函數法時,凈現值乘(1+r)進行調整,凈現值率無需調整。
14、計算凈現金流量時,若題目未明確表示,則新建項目的凈現金流量按所得稅前和稅后兩種方法列出,更新改造項目僅計算所得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