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存貨
本節要點
一、存貨的功能與成本
二、存貨ABC分類控制法
三、存貨經濟批量模型
四、再訂貨點、訂貨提前期和保險儲備
五、及時生產的存貨系統
一、存貨的功能與成本
例題:存貨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主要有( )。
A.適應市場變化
B.維持連續生產
C.降低儲存成本
D.維持均衡生產
答案:ABD
解析:存貨的存在會增加儲存成本。
例題:以下各項與存貨有關的成本費用中,不影響經濟進貨批量的是( )。
A.專設采購機構的基本開支
B.采購員的差旅費
C.存貨資金占用費
D.存貨的保險費
答案:A
解析:專設采購機構的基本開支屬于固定性進貨費用,和訂貨次數及進貨批量無關,屬于決策無關成本;采購員的差旅費與進貨次數相關,屬于變動進貨費用;存貨資金占用費和存貨的保險費和存貨儲存數量有關,屬于變動儲存成本,均屬于決策相關成本。
二、存貨ABC分類管理
1.分類標準
2.控制方法
例題1:在對存貨實行ABC分類管理的情況下,ABC三類存貨的品種數量比重大致為( )。
A.0.7:0.2:0.1
B.0.1:0.2:0.7
C.0.5:0.3:0.2
D.0.2:0.3:0.5
答案:B
解析:對存貨實行ABC分類管理的情況下,一般而言,三類存貨的金額比重A:B:C=0.7:0.2:0.1,而品種數量比重大致為A:B:C=0.1:0.2:0.7
例題2:采用ABC法對存貨進行控制時,應當重點控制的是( )。
A.數量較多的存貨D
B.占用資金較多的存貨
C.品種較多的存貨
D.庫存時間較長的存貨
答案:B
解析:采用ABC法對存貨進行控制時應重點控制A類存貨,A類存貨屬于金額較多,品種數量較少的存貨。
三、存貨經濟批量模型
(一)基本模型(假設前提、相關成本)
例題1:下列各項中,屬于建立存貨經濟進貨批量基本模型假設前提的有( )。(2004年)
A.一定時期的進貨總量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
B.允許出現缺貨
C.倉儲條件不受限制
D.存貨的價格穩定
答案:ACD
解析:經濟進貨批量基本模式以如下假設為前提:(1)企業一定時期的進貨總量可以較為準確地予以預測;(2)存貨的耗用或者銷售比較均衡;(3)存貨的價格穩定,且不存在數量折扣,進貨日期完全由企業自行決定,并且每當存貨量降為零時,下一批存貨均能馬上一次到位;(4)倉儲條件及所需現金不受限制;(5)不允許出現缺貨情形;(6)所需存貨市場供應充足,不會因買不到所需存貨而影響其他方面。
例題2:通常,在基本模型下確定經濟批量時,應考慮的成本是( )。
A.采購成本
B.變動進貨費用
C.變動儲存成本
D.缺貨成本
答案:BC
解析:在存貨基本模型下,只有變動進貨費用與變動儲存成本為相關成本。
(二)數量折扣(相關成本)
例題1:某企業全年需從外購入某零件1200件,每批進貨費用400元,單位零件的年儲存成本6元,該零件每件進價10元。銷售企業規定:客戶每批購買量不足600件,按標準價格計算,每批購買量超過600件,價格優惠3%。
要求:
(1)計算該企業進貨批量為多少時,才是有利的。
答案:①在沒有價格折扣時,
最佳進貨批量==400(件)
存貨相關成本總額=1200×10+(1200/400)×400+(400/2)×6=14400(元)
②取得價格折扣3%時,企業必須按600件進貨
存貨相關總成本=1200×10×( l-3%)+(1200/600)×400+(600/2)×6
=11640+800+1800=14240(元)
③通過計算比較,進貨批量600件的總成本低于進貨批量4OO件的總成本,因此,該企業
應按600件進貨才是有利的。
(2)最佳的進貨次數是多少?
答案:最佳的進貨次數=1200/600=2次
(3)計算該企業最佳的進貨間隔期為多少天
答案:最佳的進貨間隔期=360/2=180(天)
(4)計算該企業經濟進貨批量的平均占用資金
答案:平均占用資金=(600/2)×10×( l-3%)=29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