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風險分析
一、風險的類別
風險是對企業的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用注冊會計師的觀點澄清風險的概念)。
1.風險三要素:(1)風險因素、[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包括實質性(有形風險)、道德性和心理性(無形風險)三方面]
要求:學會判定現象的歸屬(舉例)
(2)風險事故:引起風險損失的直接或外部原因。
(3)風險損失:風險事故所帶來的利益喪失。
2.風險類別
(1)損害對象:人身、財產、責任、信用風險;
(2)導致后果:純粹(只壞不好)、投機(可壞可好);
(3)發生原因:自然風險、經濟風險、社會奉行;
(4)是否可分散:不可分散風險、可分散風險;
(5)起源與影響:基本風險、特定風險;
二、風險衡量
(一)概率分布
(二)期望值:E=ΣXP
經濟意義:均值、平均數、確定的值
(三)衡量風險大小的統計指標
1.標準離差
2.標準離差率
風險衡量指標的理解與運用
1.標準離差與標準離差率均為衡量風險大小的標志變異指標,性質上屬于反指標。
2.標準離差是絕對數 標準離差率是相對數
3.標準離差僅適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對于期望值不同的決策方案,風險程度的比較只能借助標準離差率。(北京安通學校提供)
例:某企業集團準備對外投資,現有三家公司可供選擇,分別為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這三家公司的年預期收益及其概率的資料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述計算可知,作為穩健型的決策者,應選擇甲公司進行投資。風險報酬
三、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是投資者冒風險進行投資應獲得的超過貨幣時間價值以外的額外補償。
風險收益率=風險價值系數×標準離差率=bv
市場利率=(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風險報酬率
=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報酬率
前提: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
投資總報酬率=資金時間價值+風險報酬率
四、風險對策(具體行為的多項選擇)
規避→減少→轉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