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要求]
(一)掌握現金的持有動機與成本
(二)掌握最佳現金持有量的計算
(三)掌握應收賬款的功能與成本
(四)掌握信用政策的構成要素與決策方法
(五)掌握存貨的功能與成本
(六)掌握存貨經濟批量模型;掌握存貨的存儲期控制方法
(七)熟悉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
(八)熟悉現金日常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九)熟悉存貨日常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十)了解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內容
第一節 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
一、營運資金的含義
營運資金也稱營運資本,是指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后的余額。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和存貨等。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必須清償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應計費用等。
二、營運資金的特點(熟悉)
流動資產又稱經營性投資,與固定資產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①投資回報期短;
②流動性強;
③具有并存性;
④具有波動性。
與長期負債籌資相比,流動負債籌資具有如下特點:
①速度快;
②彈性高;
③成本低;
④風險大。
第二節 現金
一、現金的持有動機與成本
現金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暫時停留在貨幣形態的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銀行本票、銀行匯票等。
(一)現金的持有動機 (掌握)
企業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主要是基于以下動機:
1.交易動機,即為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而持有現金。
2.預防動機,即為應付緊急情況而持有現金。
3.投機動機,即為把握市場投資機會,獲得較大收益而持有現金。
(二)現金的成本
企業持有現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1.持有成本(機會成本)。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
2.轉換成本。現金的轉換成本是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
3.短缺成本。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二、最佳現金持有量(掌握)
確定現金最佳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貨模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現金最佳持有量時,只考慮因持有一定量的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慮轉換成本和管理費用。這種模式下,最佳現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時的現金持有量。
(二)存貨模式
存貨模式是將存貨經濟進貨批量模型原理用于確定目標現金持有量,其著眼點也是
如何以現金相關成本最低。
這種模式下的最佳現金持有量,是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與固定轉換成本相等時的現金持有量。
利用存貨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模型為:
式中,T為一個周期內現金總需求量;F為每次轉換的固定成本;Q為最佳現金持有量;K為有價證券利息率(機會成本);TC為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
三、現金日常管理 (熟悉)
現金日常管理包括現金回收管理、現金支出管理和閑置現金投資管理。
(一)現金回收管理
現金回收管理的目的是盡快收回現金,加速現金的周轉。主要方法有郵政信箱法和銀行業務集中法等。
(二)現金支出管理
現金支出管理的關鍵是盡可能延緩現金的支出時間。延期支付賬款的方法主要有:①合理利用"浮游量";
②推遲支付應付款;
③采用匯票付款;
④改進工資支付方式。
(三)閑置現金投資管理
在保證主營業務的現金需求的前提下,企業應將閑置資金投入到流動性強、風險性低、交易期限短的證券中,以期獲得較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