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財務管理的環境
財務管理環境又稱理財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內外各種條件的統稱。
一、經濟環境
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經濟周期、經濟發展水平和宏觀經濟政策。
(一)經濟周期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的發展與運行帶有一定的波動性,大體上要經歷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幾個階段的循環,這種循環就叫做經濟周期。在不同的階段,企業應相應采取不同的財務管理策略。
(二)經濟發展水平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增長,各項建設方興未艾。這不僅給企業擴大規模、調整方向、打開市場以及拓寬財務活動的領域帶來了機遇。同時,由于高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將長期存在,又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者必須積極探索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模式。
(三)宏觀經濟政策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這個總目標的指導下,我國已經并正在進行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外匯體制、外貿體制、計劃體制、價格體制、投資體制、社會保障制度、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等各項改革。所有這些改革措施,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和財務活動的開展。
二、法律環境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關規定和稅收法規。
(一)企業組織形式與公司治理
企業按組織形式可分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
公司治理,是有關公司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它涉及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等之間權力分配和制衡關系。
(二)稅法
稅法,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征納關系及其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稅法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征稅人、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計稅依據、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法律責任等。
三、金融環境
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主要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利率四個方面。
(一)金融機構
社會資金從資金供應者手中轉移到資金需求者手中,大多要通過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或所有權關系并據以進行貨幣資金交易的合法憑證,它對于交易雙方所應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四個基本特征。
(三)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場所。
金融市場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有組織的、集中的場內交易市場即證券交易所,它是證券市場的主體和核心;二是非組織化的、分散的場外交易市場,它是證券交易所的必要補充。
(四)利率
利率也稱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指標。從資金的借貸關系看,利率是一定時期內運用資金資源的交易價格。
利率主要是由資金的供給與需求來決定。但除這兩個因素之外,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國家對利率的管制程度等,對利率的變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資金的利率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1)純利率;(2)通貨膨脹補償率(或稱通貨膨脹貼水);(3)風險收益率。
點評:
本章主要變化:
(1)“每股收益”的定義有變化
原來的定義:
每股收益,是企業實現的利潤同投入資本或股本數的比值,
修改后的定義:
每股收益,是企業實現的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同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的比值,
(2)“協調所有者與債權人矛盾的主要方法”表述有變化,把“附限制性條款的借款”改為“限制性借債”。
(3)關于“經濟周期”的敘述有變化
原來的敘述: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企業應相應采取不同的財務管理策略。
修改后的敘述:在不同的階段,企業應相應采取不同的財務管理策略。
(4)關于“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的敘述有變化
原來的敘述: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規定和稅收法規。
修改后的敘述: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關規定和稅收法規。
本章應該重點掌握下列內容:
(1)財務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2)財務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