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險與收益分析
一、資產的風險與收益
資產的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通常指1年)的增值。表述方式包括收益額(利息紅利或股息收益及資本利得)和收益率 [(利)股息的收益率和資本利得的收益率]。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風險是指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指不利方面)
二、單項資產風險的衡量
(一)收益率的方差
收益率的方差用來表示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值與其期望值之間的偏離程度。
(二)收益率的標準差:它等于方差的開方(平方根)。
標準差和方差都是用絕對指標來衡量資產的風險大小。
1.適用條件:在預期收益率相同的情況下,標準或方差越大則風險越大;標準差或方差越小則風險也越小。
2.局限: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的風險不適用。
(三)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
標準離差率是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與期望值之比。也可稱為變異系數。
標準離差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表示某資產每單位預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風險的大小。
1.適用條件: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可以用來比較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之間的風險大小。
2.注意:如果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相同不需要計算標準離差率。
【例1】某企業擬投資A、B兩項資產,其預期收益率分別為12%和15%,標準差分別為6%和7%,則B資產風險高于A資產( )。
【答案】:錯
【解析】:因為A、B資產的預期收益不同,不能直接比較其標準差,而應計算標準離差率,雖然B資產標準差7%大于A資產6%的水平,但B資產的標準離差率0.47略低于A資產的標準離差率0.5,所以, A資產的投資風險略高。
注意問題:如果可以預計未來收益率發生的概率(估算)以及未來收益率,可利用上述公式計算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如果沒有未來資料,也可以利用歷史數據的算術平均值計算樣本標準差。
(四)樣本標準差
其中:n表示樣本中歷史數據的個數
- 風險控制對策與偏好
(一)風險對策(掌握選擇)
風險對策 |
要點 |
采取措施(多選) |
規避 |
放棄項目徹底避免 |
拒絕與不守信用的企業合作、放棄虧損項目 |
減少 |
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控制發生頻率降低損害程度 |
準確預測、多方案選擇、搜集信息、市場調研、多元化組合投資 |
轉移 |
以一定代價將風險轉移給他人 |
投保、聯營、技術轉讓、業務外包 |
接受 |
風險自擔 |
承擔損失計入成本、沖減利潤 |
風險自保 |
提取準備金 |
【例2】下列屬于接受風險的對策是( )。
A.放棄NPV為負數的投資項目 B.組合投資
C.提取壞賬準備金 D.搜集信息,評價客戶的資信標準 【答案】:C
【解析】:A屬于規避風險的對策;BD屬于減少風險的對策,只有C是正確的。此知識點以單選或多選的提醒前面掌握。
(二)風險偏好(判斷、多選)
分類 |
價值取向 |
風險回避者 |
預期收益率相同時選低風險的資產,預期風險相同使選高收益率的資產 |
風險追求者 |
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追求最大的效用) |
風險中立者 |
既不回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
【例3】所有的投資人出于風險反感,都會同時比較風險與收益,在二者間權衡并追求高收益。
【答案】:錯
【解析】:風險中立者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只看預期收益的大小,不管風險狀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