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證券市場理論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證券市場自發地對各種證券的風險與收益進行報考調整最終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均衡狀態,并由此產生了證券市場理論。
一、風險與收益的一般關系
對于每項資產,投資者都會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獲得額外的補償,其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應該包括無風險收益率與風險收益率兩部分。因此,對于每項資產來說,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可以用以下的模式來度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式中,無風險收益率(通常用Rf表示)是純利率與通貨膨脹補貼率之和,通常用短期國債的收益率來近似的替代;風險收益率則表示因承擔該項資產的風險而要求獲得的額外補償,其大小則視所承擔風險的大小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而定。
風險收益率可以表述為風險價值系數(b)與標準離差率(V)的乘積。即:
風險收益率=b×V
因此
必要收益率(R) = Rf+b×V
風險價值系數的大小取決于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對風險的態度越是回避,風險價值系數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標準離差率的大小則由該項資產的風險大小所決定。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原理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主要內容是分析風險收益率的決定因素和度量方法,其核心關系式為:
R=Rf+β×(Rm一Rf)
式中,R表示某資產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系數;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國債的利率來近似的替代;Rm表示市場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價格指數的平均收益率來代替。
公式中的(Rm一Rf)稱為市場風險溢酬,它是附加在無風險收益率之上的,由于承擔了市場平均風險所要求獲得的補償,它反映的是市場作為整體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越低,越厭惡風險,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市場風險溢酬就越大;反之,市場風險溢酬則越小。
某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是該資產的β系數與市場風險溢酬的乘積。即:
風險收益率=β×(Rm一Rf)
2.證券市場線(SML)
如果把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核心關系式中的系統風險系數(β)看作自變量,必要收益率(R)作為因變量,無風險利率(Rf)和市場風險溢酬(Rm一Rf)作為已知系數,那么這個關系式在數學上就是一個直線方程,叫做證券市場線,即關系式R=Rf+β×(Rm一Rf)所代表的直線。該直線的橫坐標是β系數,縱坐標是必要收益率。
證券市場線上每個點的橫、縱坐標分別對應著每一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和必要收益率。因此,任意一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證券市場線上找到對應的一點。
3.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
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也可用證券市場線來描述:
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Rf+βp×(Rm一Rf)
式中,βp是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應用
1.證券市場線對證券市場的描述
市場風險溢酬(Rm一Rf)反映的是市場整體對風險的偏好,如果風險厭惡程度高,則市場風險溢酬的值就大,那么當某項資產的系統風險水平(用β表示)稍有變化時,就會導致該項資產的必要收益率以較大幅度變化;相反,如果多數市場參與者對風險的關注程度較小,那么資產的必要收益率受其系統風險的影響則較小。
當無風險收益率上漲而其他條件不變時,所有資產的必要收益率都會上漲同樣的數值;反之,當無風險收益率下降且其他條件不變時,所有資產的必要收益率都會下降同樣的數值。
2.證券市場線與市場均衡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認為,證券市場線是一條市場均衡線,市場在均衡的狀態下,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都應該落在這條線上。也就是說,在均衡狀態下,每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應該等于其必要收益率,其大小由證券市場線的核心公式來決定。
由于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框架下,假設市場是均衡的,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還可以描述為:
預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β×(Rm一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