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法與經濟法的概念
一、法和法律
1.法的本質(P2)
法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的體現,這是法的本質。
【例題】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質的是( )。(2002年)
A.法是統治階級國家意志的體現
B.法是國家指定或認可的規范
C.法憑借國家強制力而獲得遵行
D.法是明確而普遍適用的規范
【答案】A
2.法的形式(P4)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法律(法律效力僅次于憲法)
①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②其他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
(3)行政法規(次于憲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規):國務院
(4)地方性法規: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5)自治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
(6)特別行政區法律
(7)行政規章
①部門規章:國務院所屬部委
②地方政府規章:地方人民政府
(8)國際條約
【解釋】注意不同形式的“制定機關”。
【例題1】下列各項中,在我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2004年)
A.憲法
B.民族自治地方條例
C.國際條約
D.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答案】A
「例題2」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級,下列各項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規的是( )。(2005年)
A.憲法
B.同級政府規章
C.法律
D.行政法規
【答案】B
【解析】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例題3】下列規范性文件中,屬于行政法規的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B.國務院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深圳經濟特區注冊會計師條例》
D.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
【答案】B
二、法律規范(P9)
1.按照法律規范的性質和調整方式分類,法律規范分為義務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授權性規范。
(1)義務性規范是要求人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承擔一定積極作為義務的法律規范,即“必須怎樣”、“應當怎樣”。
(2)禁止性規范是“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即“不能怎樣”
、“不得怎樣”。
(3)授權性規范是授予人們“可以”作出某種行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法律規范,即“可以怎樣”。
「解釋」考生應熟悉不同的法律規范所對應的關鍵詞,注意在單選題中的應用。
2.按照法律規范強制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規范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定。強制性規范一般表現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而任意性規范是指允許當事人在法定的范圍內自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的規范。
「例題1」按照法律規范的性質和調整方式分類,《會計法》關于“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的規定屬于( )。(2001年)
A.義務性規范
B.禁止性規范
C.授權性規范
D.任意性規范
【答案】B
「例題2」《會計法》第三條規定:“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并保證其真實、完整。”該法律規范屬( )。(2003年)
A.授權性規范
B.禁止性規范
C.義務性規范
D.任意性規范
【答案】C
「例題3」《會計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按照法律規范的性質和調整方式分類,該法律規范屬于( )。(2006年)
A.義務性規范
B.禁止性規范
C.授權性規范
D.任意性規范
【答案】A
三、法律關系(P11)
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即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舉例:A、B兩個企業簽訂100萬元的買賣合同,雙方形成合同關系,合同關系就是法律關系。
1.法律關系的要素
(1)主體
(2)內容:權利和義務
(3)客體(P13):物、精神產品、行為和人身
2.法律事實(P14)
(1)法律行為
(2)法律事件(自然現象、社會現象)
【例題1】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有( )。(2005年)
A.訂立合伙協議
B.簽訂合同
C.簽訂和解協議
D.簽發匯票
【答案】ABCD
【例題2】下列法律事實中,屬于法律事件的是( )。
A.發行股票
B.簽訂合同
C.發生地震
D.承兌匯票
【答案】C
【解析】法律事實包括法律行為和法律事件,選項ABD屬于法律行為。
【例題3】下列法律事實中,屬于法律事件的是( )。
A.經濟管理行為
B.簽訂合同
C.戰爭
D.發行股票
【答案】C 來源:考試大網
【解析】法律事實包括法律行為和法律事件,選項ABD屬于法律行為。
四、經濟法律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是由經濟法律規范規定和調整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包括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
舉例:A、B企業簽訂一份100萬元的買賣合同,A、B屬于主體,合同標的物屬于客體,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屬于內容。
1.主體(P16)
(1)國家機關(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2)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如醫院、工會、文化團體、學術團體)
(3)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和有關人員
(4)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公民)
【例題】下列各項中,可以成為經濟法主體的有( )。
A.某市財政局
B.某研究院
C.某公司的子公司
D.公民陳某
【答案】ABCD
2.內容包括經濟權利、經濟義務。
3.客體(P17)
(1)物:可以為人們控制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和實物形態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以及貨幣和有價證券。
(2)非物質財富:包括知識產品和道德產品。
(3)行為: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 。
【例題1】下列各項中,能夠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有( )。(2000年)
A.商品
B.商標
C.公民
D.組織
【答案】AB
【解析】選項CD屬于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例題2】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有( )。(2006年)
A.土地使用權
B.發明
C.勞務
D.產品
【答案】ABCD
「解析」在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中,土地使用權(合同標的)就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舉例:土地使用權屬于經濟權利,但A企業將土地使用權轉讓B企業,則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中。土地使用權(合同標的)就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例題3】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有( )。
A.陽光
B.房屋
C.經濟決策行為
D.榮譽稱號
【答案】BCD 來源:考試大網
「解析」(1)選項A:陽光不具有經濟價值,不屬于物的范疇;(2)選項B:屬于物的范疇;(2)選項C:屬于行為的范疇;(4)選項D屬于非物質財富的范疇。
【例題4】下列各頂中,屬于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有( )。
A.經濟管理行為
B.自然災害
C.智力成果
D.戰爭
【答案】AC
【解析】選項BD屬于法律事件的范疇。
客體:行為
事實:行為、事件
【例題5】專利權只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 體。( )
【答案】×
考試大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