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產計劃的概念與指標
(一)生產計劃的概念
生產計劃是關于企業生產運作系統總體方面的計劃,是企業在計劃期應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任務的計劃和對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
優化的生產計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銷售機會,滿足市場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機會,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產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企業的生產計劃一般分為中長期生產計劃、年度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幾個層次。(掌握)。
中長期生產計劃 (對生產職能未來發展所做的規劃) |
企業中長期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期一般是三年或五年,也有年限更長的。根據企業經營戰略對生產所做的規劃。 |
年度生產計劃 (確定企業生產水平的綱領性計劃) |
企業年度經營計劃的核心,計劃期為一年。 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利潤計劃、銷售計劃的要求和其他的主客觀條件,確定企業計劃年度內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產值等生產指標 與中長期生產計劃的不同在于:它是以計劃期現實的市場狀況和充分利用現有生產能力為依據制定的企業的生產綱領,是考核企業生產水平和經營狀況的主要依據;而中長期計劃則是為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受企業現有條件的約束,是為開創新局面所制訂的生產發展規劃。 |
生產作業計劃 (生產計劃的執行性計劃) |
企業年度生產計劃的具體化。將企業生產任務分解至每個工人、每個具體的時間。 |
(二)生產計劃指標(掌握)
生產計劃應建立包括產品品種、產品質量、產品產量及產品產值四類指標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指標體系。
1.產品品種指標
產品品種指標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規定生產產品的名稱、型號、規格和種類。
產品品種指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市場需求和企業實力,按產品品種系列平衡法來確定。
· 產品品種系列平衡法中所講的市場引力是指市場吸引企業的能力,從四方面體現:產品資金利潤率、銷售利潤率、市場容量、該產品對國計民生的影響程度。
· 企業實力從四方面體現:本企業生產該種產品的生產能力、企業技術能力、企業原材料供應能力、該產品銷售能力。
2.產品質量指標
產品質量受若干個質量控制參數控制。對質量參數的統一規定就形成了質量技術標準。
在執行質量標準上有幾種形式,即國際標準、國家標準、部頒標準、企業標準等。
產品質量指標包括兩大類:
· 一類是反映產品本身內在質量的指標,主要是產品平均技術性能、產品質量分等;
· 一類是反映產品生產過程中工作質量的指標,如質量損失率、廢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3.產品產量指標
產品產量指標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并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實物數量。
確定產品產量指標主要采取盈虧平衡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
盈虧平衡分析法又稱量本利法或保本點法。它是根據企業在一定條件下,產品產銷量、生產總成本和利潤具有一定關系來分析判斷的。
三者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達為:
E=S-(F+vQ)
式中: E——利潤;
S——銷售收入;
F——固定成本;
v——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Q——產銷量。
其中,S=P×Q;P為產品價格。
上述關系如圖4-1所示

圖4-1 盈虧平衡圖
在圖4-1中,線1為固定成本線;線2為變動成本線;線3為總成本線,它由固定成本線和變動成本線疊加而成;線4為銷售收入線。
【例7】某企業某年計劃生產一種產品,該產品單價為500元,單位產品的變動費用為250元,其固定成本為600萬元,根據以上資料確定該企業產銷量不賠的最低量。
根據盈虧平衡圖,可看出此時E=0,因此S=F+vQ,即PQ=F+vQ
由此可得到: =24 000(件)
因此,企業不賠的最低產銷量為24 000件,企業要想盈利其產銷量必須高于24 000件。
4.產品產值指標
產品產值指標是用貨幣表示的產量指標,能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成果,以便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
根據具體內容與作用不同,分為工業總產值、工業商品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三種形式。
工業總產值 | 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是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主要比例關系、一些經濟指標的依據。 | · 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和自制半成品、自制設備、在制品期末期初結存差額價值。 · 價格根據不同需要采用可變價格或不變價格。 |
工業商品產值 | 工業商品產值是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預定發到企業外的工業產品的總價值,是企業可以獲得的貨幣收入。 | · 利用商品產值和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比較,可以體現出企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吻合程度。 · 商品產值包括:企業利用自備材料生產成品價值,利用訂貨者的來料生產成品的加工價值,完成承接的外單位的工業性作業的價值等。 |
工業增加值 | 是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 · 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在于它們確定最終成果的范圍不同。工業增加值以社會最終成果作為計算的依據,而工業總產值是以企業最終成果作為計算的依據。以社會范圍確定最終成果,不包括企業之間、部門之間相互消耗產品的轉移價值,減少了工業總產值的一些重復計算部分,更加真實的體現了產值問題。 · 工業增加值的價值構成是新創造的價值加固定資產折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