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章節習題
第一章 企業戰略與經營決策【下載APP在線做題】
單選題:
1、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地位,某汽車制造企業成立跑車事業部,投資研發運動型硬頂敞篷跑車,并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從企業戰略層次分析,該企業的此項戰略屬于()。
A.企業總體戰略
B.企業業務戰略
C.企業穩定戰略
D.企業職能戰略
2、關于企業戰略管理者職責的說法,正確的是()。
A.高層戰略管理者是企業業務戰略的責任者
B.中層戰略管理者是總體戰略的責任者
C.基層戰略管理者是企業職能戰略的責任者
D.企業戰略的實施和控制是企業高層、基層戰略管理者的主要職責
3、某企業在戰略控制過程中嚴格但不乏彈性,切忌過度,只要能保持與目標的一致性,保持戰略實施的正確方向,就應盡可能少地干預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這體現了戰略控制的()原則。
A.確保目標
B.適度控制
C.適應性
D.適時控制
4、2010年,中國房地產實施“房地產新政”,該措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一種新的僵持格局。此時的博弈僵持狀態是國家、開發商、消費者對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判斷與重新認識的過程。這對房地產企業來說,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是()。
A.經濟環境
B.政治環境
C.科技環境
D.社會文化環境
5、根據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的“五力模型”,在行業中普遍存在著五種競爭力量,分別是行業內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者的談判能力和()。
A.供應者的談判能力
B.生產者的談判能力
C.銷售者的談判能力
D.使用者的談判能力
6、下列關于外部因素評價矩陣的表述,錯誤的是()。
A.簡稱EFE矩陣,是對企業的關鍵外部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的常用方法
B.采用EFE矩陣評價時,應力求科學、客觀,保障評價方法使用的有效性
C.無論外部因素評價矩陣包含多少因素,總加權分數的范圍都是從最低的1.0到最高的4.0,平均分為2~
D.總加權分數高于2.5的對外部影響因素的反應程度相對較差,企業需要改進經營戰略以適應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
7、某企業為了增強生產和經營能力,通過契約交易,以聯合生產形式與某世界500強企業建立戰略聯盟,該戰略聯盟屬于()。
A.技術開發與研究聯盟
B.營銷聯盟
C.產業協調聯盟
D.產品聯盟
8、在進行新型烤面包器的構想決策時,先以“燒制”作為主題,尋求有關各種燒制方法的設想,而后,再以烤面包器為主題進行討論。根據上述信息可以判斷,該種方法是()。
A.頭腦風暴法
B.德爾菲法
C.名義小組技術
D.哥頓法
9、某廠在下一年擬生產某種產品,需要確定產品批量。根據預測估計,這種產品市場狀況的概率是:暢銷為0.4,一般為0.5,滯銷為0.1。產品生產采取四種批量的生產方案如下,根據期望損益決策法,使該廠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的方案是()。
A.Ⅰ
B.Ⅱ
C.Ⅲ
D.Ⅳ
10、某企業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40萬元,單位可變成本為10元,產品單位售價為15元,其盈虧平衡點的產量為()件。
A.12857
B.22500
C.30000
D.80000
2.C【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涵。選項A錯誤,高層戰略管理者是總體戰略的責任者;選項B錯誤,中層戰略管理者是企業業務戰略的責任者;選項D錯誤,企業總體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是企業高層戰略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戰略的實施和控制是企業中層、基層戰略管理者的主要職責。
3.B【解析】本題考查戰略控制的原則。適度控制原則:控制過程要嚴格但不乏彈性。控制切忌過度,只要能保持與目標的一致性,保持戰略實施的正確方向,就應盡可能少地干預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否則,控制過多可能會引起混亂和目標移位。
4.B【解析】本題考查宏觀環境分析中的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是指制約和影響企業的各種政治要素及其運行所形成的環境系統。題干中的“房地產新政”是由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法規來約束房地產市場,因此屬于政治環境。
5.A【解析】本題考查波特的“五力模型”。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在一個行業中,普遍存在五種基本競爭力量,即新進入者的威脅、行業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替代品的威脅、購買者的談判能力和供應者的談判能力。
6.D【解析】本題考查外部因素評價矩陣的相關知識。選項D錯誤,外部因素評價矩陣中,總加權分數低于2.5的對外部影響因素的反應程度相對較差,企業需要改進經營戰略以適應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高于2.5說明企業對外部影響因素能做出較好地反應,企業經營戰略是積極、有效的。
7.D【解析】本題考查契約式戰略聯盟中的產品聯盟。產品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增強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實力,通過聯合生產、貼牌生產、供求聯盟、生產業務外包等形式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值。
8.D【解析】本題考查定性決策方法。哥頓法是一種由會議主持人指導進行集體討論的定性決策方法。首先由會議主持人把決策問題向會議成員作籠統的介紹,然后由會議成員(即專家成員)海闊天空地討論解決方案;當會議進行到適當時機,決策者將決策的具體問題展示給會議成員,使會議成員的討論進一步深化,最后由決策者吸收討論結果,進行決策。根據題干的描述來分析,該題目的答案應該是選項D。
9.A【解析】本題考查期望損益決策法的計算。
選擇方案的過程如下:
方案Ⅰ的期望收益值=40×0.4+36×0.5+20×0.1=36。
方案Ⅱ的期望收益值=35×0.4+30×0.5+15×0.1=30.5。
方案Ⅲ的期望收益值=45×0.4+30×0.5+28×0.1=35.8。
方案Ⅳ的期望收益值=30×0.4+20×0.5+10×0.1=23。
根據上述計算,方案Ⅰ的期望收益值最大,所以應選擇A。
10.D【解析】本題考查確定型決策方法中的盈虧平衡點法。盈虧平衡點的產量=固定成本/(單位售價-單位可變成本)=400000/(15-10)=80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