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個人理財概述
第二節 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及原因
考點: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點擊試聽>>聽老師講解】
(一)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個人理財業務最早在美國興起.首先在美國發展成熟。
1.萌芽時期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個人理財業務的萌芽時期。這個階段還沒有關于個人理財業務的明確概念界定。特征:重心在保險產品和共同基金的銷售上,幾乎沒有金融機構為了銷售產品而專門建立一套流程或方法來建立與客戶的關系、搜集數據和進行綜合財務規劃。
2.形成與發展時期
1969年.國際理財規劃師協會(IAFP)應運而生。IAFP的成立和定位標志著個人理財業務開始向專業化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個人理財業務的形成與發展時期。起初仍以銷售產品為主要目標,外加幫助客戶合理避稅。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內容就是避稅、提供年金系列產品、參與有限合伙(即投資者投資合伙企業但只承擔有限責任)以及投資于另類投資產品(貴金屬)。直到1986年.伴隨著美國稅法的改革以及里根總統時期通貨膨脹的顯著降低,個人理財業務的視角逐漸擴展,開始從整體角度考慮客戶的理財需求。
3.成熟時期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個人理財業務日趨成熟。理財業務模式已從銷售金融產品獲取傭金為主轉變成幫助客戶實現其生活、財務目標,為他們做專業的咨詢服務并獲得咨詢傭金。各發達國家也相繼打開金融管制的界限.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互相進入對方領域.銀行的產品線得到了豐富。
各高校以學科項目來設置理財專業的數量在增加.理財服務趨向專業化.專業協會、資格認證組織紛紛成立,理財專業人員的收入也大幅增加。這些都標志著個人理財業務開始向專業化發展。
(二)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和特點
1.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
(1)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萌芽階段,當時商業銀行開始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但大多數的居民還沒有理財意識和概念。
(2)形成時期:從21世紀初到2005年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理財產品、理財環境、理財觀念和意識以及理財師專業隊伍的建設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中國理財產品規模以每年l0%~20%的速度在增長.2005年達到了2000億元,于是銀監會于2005年9月發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界定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范疇,規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并同時下發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提出了指導意見。
(3)迅速擴展時期:在《辦法》和《指引》下發后,伴隨著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的進一步變化,個人理財業務進入了迅速擴展時期,客戶對理財的需求日益增長,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規模和品種種類都迅猛增加。
2.自2008年以來.銀監會下發的規范性文件
(1)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秩序.銀監會辦公廳于2008年4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2)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一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現象,針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實際情況。銀監會于2009年7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投資管理活動進行規范。
(3)為規范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的合作行為。銀監會于2009年l2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總體上,目前個人理財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
(4)2011年8月28日,中國銀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銀監會令[2011]5號),首次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建立了銀行業監管規范。
難點點撥
了解國外、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此考點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備考提示
了解國外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以及一些標志性事件和法規的出臺.容易出單選、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