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司信貸的種類
1、按幣種:人民幣、外匯(美元、港元、日元、歐元和英鎊)。
2、按貸款期限:透支、短期、中期、長期(注意與利率分類區別)。
3、按經營模式:自營貸款(風險由銀行承擔)、委托貸款、特定貸款(國務院批準)、銀團貸款。
4、按保證方式: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票據貼現。
5、按貸款用途: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
6、按貸款主體的經營特性:生產企業貸款、流通企業貸款、房地產企業貸款。
4公司信貸理論的發展
1、真實票據理論·即商業貸款理論(亞當·斯密,注重資金流動性——銀行最好只發放以商業行為為基礎的短期貸款,這種貸款的特點是:利于滿足銀行資金流動性需求,有真實的商業票據為憑證作抵押,帶有自動清償性質)
①理論擴展:a銀行不能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和長期設備貸款;b長期投資的資金來源應為長期資源,如留存收益、發行新股票或長期債券;
②問題:a銀行發放中長期貸款的能力受到限制,局限于短期貸款不利于經濟發展;b加大經濟的波動。來源233網校
2、資產轉換理論(H.G..莫爾頓《商業銀行與資本形成》,銀行能否保持流動性,關鍵在于資產能否轉讓變現;在該理論作用下,銀行資產范圍顯著擴大,效益顯著提高)
①理論擴展:銀行把可用資金的部分投放于二級市場的貸款與證券,既可以滿足銀行的流動性需求,又可以使得銀行效益得到提高
②問題:a缺乏物質保證的貸款大量發放,為信用膨脹創造了條件;b證券的大量拋售會造成銀行的巨額損失;c貸款平均期限的延長會增加銀行流動性風險。
3、預期收入理論(赫伯特·V.普羅克諾《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貸款能否到期歸還以未來收入為基礎;穩定的貸款應該建立在現實的歸還期限與貸款的證券擔保基礎上;央行成為了資金流動性的最后來源)
①理論擴展:長期設備貸款、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等迅速發展
②問題:a收入預測和經濟周期密切聯系,銀行的信貸風險可能增加;b銀行危機的影響增大。
4、超貨幣供給理論(銀行資產應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使銀行資產經營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①理論擴展:銀行信貸的經營管理應與銀行整體營銷和風險管理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②問題:a涉足新的業務領域和盲目擴大規模成為當前銀行風險的一大根源;b金融的證券化、國際化、表外化和電子化增強了金融的系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