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級經濟師考試工商管理考點:第四章
第二節生產過程的空間組織
一、廠址選擇
生產過程的空間組織定義:
空間上對企業內部各生產階段和單位設置和運輸路線進行合理安排和設計。
舉例:工廠設計、配置一定生產空間、建立車間、工段、班組和其他設施-倉庫、運輸路線、管道和辦公室,配備上工人與機器,采用一定生產專業化形式。
(一)影響廠址選擇的主要因素
(1)國家的方針政策,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布局、規劃,地方規劃及法規
(2)接近客戶,交通和通訊便利,實現市場和客戶需求,使客戶滿意
(3)資源的充分獲取和利用,以獲取最佳經濟效益
(4)氣候、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和環境保護
(5)長遠發展余地
(二)廠址選擇的主要步驟
(1)確定選址目標----新建選址、改擴建選址、搬遷選址三種情況。
第一新建選址-投入少產出最大效益最好為選址目標;第二改擴建選址-另選址或是擴建,受現有經營因素影響,除費用效益外、還要權衡與原有生產運作設施間關系,以及整體優化布局為目標;第三搬遷選址-考慮搬遷原因、達到目標要與目前主要的問題聯系起來,如達到到規模效益、環保、提有效益。
(2)收集數據,分析因素,擬定初步候選方案,如政策、地區規劃、電力、水資源等。
(3)評價候選方案-比較各方案的優劣,運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進行評價。
(4)選定最終廠址方案-經過詳細評定比較優劣,找到一個明顯優于其它的方案。
(三)廠址選擇的方法
1、因素評分法
步驟:
(1)列出影響因素
(2)對各因素按影響程度賦予一定權數
(3)各因素列出評分級數
(4)得分與權數相乘,得出最終分數
(5)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2、重心法
考慮生產中的運輸成本,基本思想是原材料或貨物總運量距離最小。
步驟:
(1)準備標有原材料供應地位置地圖,直角坐標系覆蓋;
(2)確定新建廠與現各原材料供應地的運輸量
(3)求出重心坐標

式中Xi——表示第i材料供應地在X方向的坐標;
Yi——表示第i材料供應地在Y方向的坐標;
Qi——表示第i材料的年運輸量。
(4)選擇總運量距離最小的坐標為最合適的廠址
二、生產過程空間組織的原則與形式
生產過程空間組織的定義:根據生產工藝和產品特點,科學合理布置、確定各種資源設備等在企業內平面、立體位置,確定運輸路線和運輸方式。
(一)生產過程空間組織的原則
(二)生產過程空間組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