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將在5月進行(因受疫情影響具體時間按照官方正式通知),對于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會涉及各章節(jié)復習,通過整理各章節(jié)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考點方便大家備考,下面是233網校為大家整理2020上半年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第六章考點,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1、勞動合同文本
法定條款 | 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
約定條款 | 試用期、培訓、保密事項、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當事人協(xié)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
2、用人單位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不承擔經濟補償責任的條件。
(1)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此種情況在試用期滿后不再適用;
(2)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
(3)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4)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3、用人單位提前30天書面形式通知解除勞動合同,承擔經濟補償責任的條件: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業(yè)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的;
4、勞動者隨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不承擔經濟補償責任的條件:
(1)在試用期內的;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5、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
(1)患職業(yè)病或者因工負傷并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2)患病或者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的;
(3)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4)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6、勞動爭議:我國《勞動法》及相關法規(guī)涉及的勞動爭議專指勞動關系當事人或團體間發(fā)生的關于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的糾紛。
7、解決勞動爭議的途徑: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
8、勞動爭議的處理原則:調解原則、合法原則、公正原則、及時處理原則、工會參與處理勞動爭議。
9、勞動爭議調解時效:自爭議發(fā)生之日起30日內調解協(xié)議。
10、勞動爭議仲裁的特點:
(1)勞動爭議仲裁具有強制性、及時性的特點;
(2)勞動爭議仲裁的性質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措施,兼有行政與司法的雙重特征;
(3)勞動爭議仲裁應遵循的原則有:先行調解原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回避原則和及時原則。
11、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和效力:
(1)申請時效:當事人提出仲裁申請應在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
(2)處理時效:法律對仲裁處理勞動爭議,規(guī)定了應在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后可適當延長,但最長延期不得超過30日。
(3)裁決效力:根據(jù)《勞動法》第83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12、工傷(職業(yè)傷害):是指職工在生產崗位上,從事與生產勞動有關,或者由于勞動條件、作業(yè)環(huán)境等原因引起的人身傷害事故或者職業(yè)病。
13、工傷的基本特征:工傷是由于工作原因對職工造成的傷害、工傷是對職工的人身傷害。
14、工傷保險的特征:具有法定性、具有救濟性、具有社會性。
15、工傷保險的原則:個人不繳費原則、社會統(tǒng)籌原則、一次性補償和長期補償相結合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經濟損失補償與事故預防及職業(yè)康復相結合原則。
16、工傷與非工傷的界定:時間界定、空間界定、職業(yè)界定、主觀過錯界定、法定特殊界定。
17、工傷認定的范圍:工傷;視同工傷(A、工作時間內,在工作崗位上,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B、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C、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zhàn)、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fā)的。);不認定為工傷(A、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B、醉酒導致傷亡的;C、自殘或者自殺的)
18、工傷醫(yī)療期:是指職工負傷或患職業(yè)病而停工治療并領取工傷保險津貼的期限。
19、集體合同:是工會與企業(yè)之間在平等協(xié)商的基礎上,就員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條件、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wèi)生、社會保險福利事項等簽訂的書面協(xié)議。
20、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qū)別:簽訂合同的主體不同、合同內容不同、訂立合同的作用不同、兩者的效力不同。
21、集體合同的內容:標準性條款、目標性條款、程序條款。
22、集體合同的可備條款: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與衛(wèi)生、補充保險和福利、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yè)技能培訓、勞動合同管理、獎懲、裁員、集體合同期限、變更、解除集體合同的程序、履行集體合同發(fā)生爭議時的協(xié)商處理辦法、違反集體合同的責任、雙方認為應當協(xié)商的其他內容。
23、集體合同期限:我國《集體合同規(guī)定》只對定期集體合同做出了規(guī)定,期限為1-3年。
24、集體合同訂立原則:合法原則、平等協(xié)商原則、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審查原則。
25、集體合同訂立程序:簽約階段(確定集體協(xié)商代表 / 集體協(xié)商 / 職工會議討論通過);審核階段-政府確認階段(審核機構及管轄權 / 報審及審查);公布階段。
26、集體合同爭議(集體合同糾紛):是集體合同當事人因簽訂或履行集體合同而發(fā)生的爭議。集體合同爭議是勞動爭議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27、集體合同爭議處理原則:合法、公正、及時處理原則;保障社會公眾整體利益原則。
28、處理集體合同爭議的方法:雙方協(xié)商;仲裁;訴訟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不知道怎么復習,沒有把握通過考試?來233網校學習,233網校助你輕松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