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級建造師《市政實務》考試中,數字型考點是歷年真題的高頻考點,考核題型包括選擇題及案例題。這部分知識點涉及面較廣,容易混淆。因此,233網校對該部分重要數字型考點內容進行歸納、匯編形成專題系列,幫助大家學習和記憶!推薦收藏起來,多看多記!
橋梁篇
以下是城市橋梁工程36個重要數字考點匯總,具體內容如下:
1、按橋梁多孔跨徑總長L(m),可分為特大橋(L>1000)、大橋(1000≥L≥100)、中橋(100>L>30)、小橋(30≥L≥8)。注:凡是多孔跨徑全長不到8m和單孔跨徑不到5m的泄水結構物,均稱為涵洞。
2、支架立柱高度在5m以內時,水平撐不得少于兩道,立柱高于5m時,水平撐間距不得大于2m,并應在兩橫撐之間加雙向剪刀撐。
3、預制構件的吊環必須采用未經冷拉的熱軋光圓鋼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鋼筋替代,且其使用時的計算拉應力應不大于50MPa。
4、當采用冷拉法進行調直時,HPB300鋼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335、HRB400鋼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5、當普通混凝土中鋼筋直徑等于或小于22mm時,在無焊接條件時,可采用綁扎連接,但受拉構件中的主鋼筋不得采用綁扎連接。
6、如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出料起至澆筑入模的時間不超過15min時,其坍落度可僅在攪拌地點檢測。
7、灑水養護的時間,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等要求以及高強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8、預應力筋進廠檢驗,鋼絲、鋼絞線、精軋螺紋鋼筋檢驗每批重量均不得大于60t。
9、錨具、夾片應以不超過1000套為一個驗收批。連接器的毎個驗收批不宜超過500套。從每批錨具(夾片或連接器)中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進行外觀質量和外形尺寸檢查;抽取5%且不少于5套,進行硬度檢查。
10、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值設計無規定時,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差應控制在6%以內。
11、先張法預應力施工,放張預應力筋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規定時不得低于強度設計值的75%。
12、曲線預應力筋或長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宜在兩端張拉;長度小于25m的直線預應力筋,可在一端張拉。
13、后張法預應力施工孔道壓漿
(1)孔道壓漿宜采用水泥漿。水泥漿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不得低于30MPa。
(2)壓漿作業,每一工作班應留取不少于3組砂漿試塊,標養28d,以其抗壓強度作為水泥漿質量的評定依據。
(3)壓漿過程中及壓漿后48h內,結構混凝土的溫度不得低于5℃。
(4)封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宜低于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的80%,且不低于30MPa。
(5)孔道內的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規定后方可吊移預制構件;設計未要求時,應不低于砂漿設計強度的75%。
14、橋面防水系統施工,基層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80%以上,方可進行防水層施工。
15、當下雨、下雪和風力大于或等于5級時,嚴禁進行橋面防水層體系的施工。
16、鋪設防水卷材時,任何區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層,搭接接頭應錯開500mm以上,嚴禁沿道路寬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縫。接頭處卷材的搭接寬度沿卷材的長度方向應為150mm,沿卷材的寬度方向應為100mm。
17、支座與梁底及墊石之間必須密貼,間隙不得大于0.3mm。
18、伸縮裝置應具有可靠的防水、排水系統,防水性能應符合注滿水24h無滲漏的要求。
19、圍堰高度應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20、雙壁鋼圍堰在浮運、下沉過程中,圍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應小于1m。
21、泥漿護壁成孔施工,護筒頂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
22、設計未要求時端承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100mm;摩擦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300mm。
23、沉管灌注樁鋼筋籠內徑應比套管內徑小60~80mm,用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樁鋼筋籠內徑應比導管連接處的外徑大100mm以上。
24、鋼筋籠放入泥漿后4h內必須澆筑混凝土。樁頂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高出設計標高0.5~1m。
25、開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500mm;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應少于1.0m;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為2~6m。
26、墩臺混凝土宜水平分層澆筑,每層高度宜為1.5~2m。
27、后張預應力混凝土梁、板在孔道壓漿后移運的,其壓漿漿體強度應不低于設計強度的80%。
28、梁、板構件移運,吊繩與起吊構件的交角小于60°時,應設置吊架或起吊扁擔,使吊環垂直受力。
29、預應力混凝土梁、板的存放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下不應超過5個月。
30、梁長25m以上的預應力簡支梁應驗算裸梁的穩定性。
31、安裝在同一孔跨的梁、板,其預制施工的齡期差不宜超過10d。
32、先簡支后連續梁的安裝,臨時支座頂面的相對高差不應大于2mm;濕接頭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33、連續粱(T構)的合龍段的長度宜為2m。
34、管涵施工遇有地下水時,應先將地下水降至基底以下500mm方可施工,且降水應連續進行直至工程完成到地下水位500mm以上且具有抗浮及防滲漏能力方可停止降水。
35、涵洞兩側的回填土,應在主結構防水層的保護層完成,且保護層砌筑砂漿強度達到3MPa后方可進行。回填時,兩側應對稱進行,高差不宜超過300mm。
36、當頂力達到0.8倍結構自重時箱涵未啟動,應立即停止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