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犯罪停止形態包括犯罪完成形態與犯罪未完成形態,前者即犯罪既遂,后者包括犯罪預備、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
其三,犯罪停止形態是指在犯罪行為的過程中,由于主客觀的原因不再發展而固定下來的相對靜止的不同結局,它們之間是一種彼此獨立存在的關系,不能發生相互轉化。
?。ㄒ唬┓缸锿瓿尚螒B犯罪既遂的標準從根本上說看行為是否齊備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因不同類型的犯罪法律設定的構成要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既遂的判斷標準也應具體分析,大致說來,主要是結果犯、危險犯、行為犯以及舉動犯,對既遂各有不同的標準、或者“犯罪得逞”的內涵不同。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二)犯罪未完成形態關于犯罪未完成形態,應著重以犯罪未遂為中心,具體從以下幾點把握;
1、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
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條件或特征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2、三種未完成形態的相互辨析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第一步:從時空階段上看,犯罪預備只存在于預備階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實行階段,(預備階段與實行階段的臨界點是“實行著手”。)而犯罪中止則既可以存在于預備階段,也可以存在于實行階段。
所謂實行著手,就是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形式的客觀說)。實質的客觀說認為,實行行為只能是具有侵害法益的緊迫危險性的行為。較為直觀的方法“犯罪對象論”:考察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已經接觸或者針對犯罪對象??梢赃@樣認為,犯罪預備行為是為具體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而犯罪實行行為則是要直接完成犯罪。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犯罪未能得逞,二者區別的關鍵點在于“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2)第二步:從停止的原因來看:分清行為停止下來的原因是客觀障礙還是主觀上的自動放棄:犯罪中止的一個最基本特征就是“自動性”,即行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棄自認為當時本可以繼續實施和完成的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相區別的關鍵所在;而“客觀障礙”即指違背行為人主觀愿望和意圖、足以阻止其繼續實施和完成其犯罪行為的各種因素,即所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
弗蘭克公式:“能達目的而不欲”和“欲達目的而不能”的問題?!澳堋迸c“不能”,應以行為人的認識標準進行判斷,而不是根據客觀事實進行判斷。犯罪中止具有任意性,而犯罪未遂具有被迫性。注意:兩類疑難問題的處理:
第一,犯罪過程中因“害怕”而放棄的,如何處理?
第二,犯罪過程中因遇到“熟人”而放棄的如何處理?
3、犯罪停止形態的不可逆轉性
故意犯罪的幾種形態:預備、中止、未遂與既遂都是犯罪的停止形態,他們之間是一種彼此獨立存在的關系,而不可能發生相互轉化,如一旦達到犯罪既遂形態就不可能再轉化為犯罪未遂、中止形態(如盜竊犯把盜得的財物又主動送回原處,由于其犯罪已經完成即達既遂,不存在中止犯罪的時空條件,因而不屬于中止);一旦未遂也不可能因犯意的放棄而轉為中止。
4、犯罪未遂的類型
?。?)實行終了的未遂與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其中不能犯未遂根據其原因,分為對象不能犯未遂與手段(或工具)不能犯未遂。
5、犯罪中止的類型
犯罪中止有兩種形式,一是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二是自動有效地防止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僅僅以不作為的方式消極地停止犯罪的繼續實施還不夠,還要求必須采取積極的作為來預防和阻止既遂的犯罪結果發生且這種防止行為必須奏效),前者即為所謂的消極中止,后者即為積極中止。積極中止除了具備消極中止所要求的自動性、時空性、徹底性之外,還必須具備親自性與有效性。
另外,注意自動放棄可以繼續重復侵害行為的處理原則。
6、未完成形態的處罰原則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從輕、減輕處罰;
犯罪預備的,可以比照既遂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中止的,無須比照既遂犯處罰,而應看是否造成實際損害結果,對于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未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
【相關例題】
1、下列哪種情形屬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有:(?。?
A.甲正在入戶搶劫乙時,忽聞警車鳴笛而來,以為被害人曾打電話報警,招來了警車,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拿就慌忙離去。其實,警車只是路過而已
B.甲正在入戶搶劫乙,忽聞警車鳴笛呼嘯而過。警車遠去后甲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靜,感到害怕。向被害人賠禮道歉后離去
C.甲把乙打昏后丟入很深的河水之中離去,以為乙必死無疑,適逢過路的人將乙救起
D.甲正在撬一保險柜時,忽然同伙打來電話,告知該保險柜中沒有值錢的東西。甲便放棄撬該保險柜離去。其實,保險柜中有50萬元現金
2、某日夜晚甲,撬開鄰村乙家的房門進入乙的房間,見乙在家便毆打乙向乙要錢。乙打開抽屜拿出一張10元的人民幣遞給甲,說:我這里只有這么多了。甲大怒,將10元扔還給乙,并說:看來你比我更窮。甲見乙頗有姿色,就對乙提出了性要求,并強拉乙。乙說:我在家時鄰居常來串門,這樣吧,一會我去你家。甲同意,遂返回家中。甲走后乙報案,甲在家中沒等來乙卻等來了警察,被抓獲。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構成搶劫罪未遂
B.構成搶劫罪中止
C.構成強奸罪未遂
D.構成強奸罪中止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