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法條]《若干解釋》第十二條 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采集者退散
(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第十四條 合伙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伙組織提起訴訟的,合伙人為共同原告。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
同案原告為5人以上,應當推選1至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
第十五條 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營、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七條 非國有企業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并、強令兼并、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該企業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第十八條 股份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
★[考點歸納] 來源:www.examda.com
1、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一般標準。根據《若干解釋》第12條的規定,判斷原告資格的一般規則是是否“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應理解為“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該行為是否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進行了調整或產生了影響,如果確實產生了現實的影響效果,即具備原告資格。
2、特殊情形。
(1)相鄰權人。
(2)公平競爭權人。
(3)受害人。
(4)與復議或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人。
(5)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或合作各方。
(6)農村土地承包權人。
(7)非國有企業或其法定代表人。
(8)股份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 來源:考試大
★[識記重點與解題竅門]
1、司法解釋第15條、17條、18條均涉及企業起訴的原告資格問題,但絕不能機械地理解為中外合資、合營企業就適用第15條;非國有企業就涉及第17條;而股份制企業則涉及第18條。這三條分別有不同的立法背景,了解了這些背景,才能體會這三條的規范意義。
★相關法條及真題辨析:
(2008-2-100)甲公司與乙公司開辦中外合資企業丙公司,經營房地產。因急需周轉資金,丙公司與某典當行簽訂合同,以某宗國有土地作抵押貸款。典當期滿后,丙公司未按約定回贖,某典當行遂與丁公司簽訂協議,將土地的使用權出售給丁公司。經丁公司申請,2001年4月17日市國土局的派出機構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丙公司未參與變更土地登記過程。2008年3月3日甲公司查詢土地抵押登記情況,得知該土地使用權已變更至丁公司名下。甲公司對變更土地登記行為不服向法院起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 甲公司有權以自己的名義起訴
某市工商局發現,某中外合資游戲軟件開發公司生產的一種軟件帶有暴力和色情內容,決定沒收該軟件,并對該公司處以三萬元罰款。中方投資者接受處罰,但外方投資者認為處罰決定既損害了公司的利益也侵害自己的權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B)
A 外方投資者只能以合資公司的名義起訴
B 外方投資者可以自己的名義起訴C.法院受理外方投資者起訴后,應追加未起訴的中方投資者為共同原告D.外方投資者只能以保護自己的權益為由提起訴訟反例:
(2005-2-99)張某與林某同為甲市田山有限公司的股東,林某以個人名義在甲市免稅進口一輛轎車,由張某代辦各類手續,平時歸張某使用。后張某將轎車賣給甲市國浩公司,并將所得款35萬元人民幣劃入田山有限公司的賬戶內。甲市某區工商局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倒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買賣的物資、物品行為,決定沒收張某銷售款;此后又凍結田山有限公司的帳款。張某不服,向甲市工商局申請復議。甲市工商局以張某的行為構成偷稅為由,維持了原處罰決定。張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
A 林某也有權對處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B.張某可以田山有限公司的名義提起訴訟(2008-2-86)甲廠是某市建筑裝潢公司下屬的獨立核算的集體企業,2007年1月某市建筑裝潢公司經批準與甲廠脫離隸屬關系。2007年4月,行政機關下達文件批準某市建筑裝潢公司的申請,將甲廠并入另一家集體企業乙廠。對此行為,下列何者有權向法院起訴?(ABCD)
A 甲廠 B 乙廠 C 甲廠法定代表人 D 乙廠法定代表人(2003-2-79)上市公司藍帶公司因嚴重違規操作被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終止股票交易,對于該項決定,能夠以藍帶公司名義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有:(BD)
A. 擁有藍帶公司股票的股民 B 藍帶公司的主要債權人 C 藍帶公司的股東代表大會 D 藍帶公司的董事會
2、在進行原告資格判斷時,切記訴權與勝訴權并非同一,在法律上只要具體行政行為與當事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影響到了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無論其權利是否值得保護,他都具有訴權。
[真題示范](2005-2-98)下列案件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有:(D)
D 某菜市場為掛靠某行政機關的臨時市場,沒有產權證。某市某區工商局向在該市場內經營的50戶工商戶發出通知,稱自通知之日起某菜市場由C公司經營,各工商戶憑與該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及個人資料申辦經營許可證。50戶工商戶對通知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2003-2-80)教育行政部門取消了某甲的辦學權,甲對此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正在甲處學習的20個學生因此中斷了學習,他們需另外找學校學習,另外租借住房或乘車回家,經濟上損失較大。因此,這20個學生也對取消辦學權的行政決定提起了行政訴訟,法院是否應當受理這些學生的起訴?(CD)
A 不應當,因為行政決定并不是針對學生作出的B. 不應當,因為行政決定沒有直接規定學生的權利義務C 應當,因為該行政決定使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D. 應當,因為取消辦學權的行政決定屬于具體行政行為
3、原告資格規定中,農村土地承包權人的訴權也得到確認,其立法背景在于在行政訴訟司法解釋出臺前,農村土地承包權人因并非是土地所有人,因此很多法院拒絕受理土地承包權人提起的訴訟。
[真題示范](2007-2-40)甲市政府批復同意本市乙區政府征用乙區某村丙小組非耕地63畝,并將其中48畝使用權出讓給某公司用于建設商城。該村丙小組袁某等村民認為,征地中有袁某等32戶村民的責任田32畝,區政府雖以耕地標準進行補償但以非耕地報批的做法違法,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B)
A 袁某等32戶村民可以以某村丙小組的名義起訴
B 袁某等32戶村民可以以自己名義起訴
C 應當以乙區人民政府為被告
D 法院經審理如果發現征地批復違法,應當判決撤銷
相關推薦:
司法考試行政法講義:公職履行 公務員 行政主體 行政法基本原則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