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住于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系,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
特征:1、一個人群,住在相當鄰近或銜接的地區,彼此常有往來;
2、具有多方面的共同的利益,彼此需要支援;
3、具有許多共同的服務;
4、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5、有多種共同需要,如生活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會方面的等;
社區工作: 社會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通過組織成員參與集體行動去界定社區需要,合力解決社區問題,改善生活環境及生活質量;在參與的過程中,社區成員建立起對社區的歸屬感,培養自助、互助與自決精神;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社區工作的特點: 1、分析問題的視角注重結構取向; 2、介入問題的層面更為宏觀;
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社區工作的目標: 羅夫曼把社區工作目標分為:過程目標和任務目標;
具體社區工作目標: 1、推動社區居民參與; 2、提高社區居民的社會意識;
3、善用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求;4、培養相互關懷和社區照顧的美德;
社區工作模式 | 模式特點 | 實施策略 | 社會工作者角色 |
地區發展模式 | 1、較多關注社區共同問題; 2、注意通過建立社區自主能力來實現社區的重新整合; 3、過程目標的地位和重要性超過任務目標; 4、特別重視居民參與; |
1、促進居民的個人發展(針對居民冷漠和疏離采取的策略); 2、團結鄰里(針對鄰里關系); 3、社區教育(針對對社區資源不熟悉和社區認同感不強); 4、提供服務、發展資源; 5、社區參與; |
1、使能者(協助表達對社區問題的意見和訴求,鼓勵組織起來,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2、教育者(幫助居民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參與) 3、中介者(協調社區中各團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
社會策劃模式 | 1、注重任務目標的實現; 2、強調運用理性原則處理問題 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變; 4、指向社區未來變化; |
1、了解組織的使命和目標; 2、分析環境和形勢; 3、自我評估; 4、界定和分析問題; 5、確定需要; 6、確定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標準; 7、尋找、比較并選擇好的方案; 8、測試方案; 9、執行方案; 10、評估結果; |
1、技術專家 2、方案實施者 |
社區照顧模式 | 1、協助服務對象正常地融入社區 2、強調社區責任 3、非正規照顧是重要因素 4、提倡建立相互關懷的社區 |
1、在社區照顧:核心是強調非機構化 包括:將照顧者遷回社區的家庭里生活,并輔助社區支援性服務;將大型機構改造為更為接近社區的小機構;將大型機構遷回社區; 2、由社區照顧:由家庭、親友、鄰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顧和服務;包括:提供直接服務的網絡;服務對象自身的互助網絡;社區緊急支援網絡; 3、對社區照顧:支援性社區服務輔助;日間醫院、家務助理;康復護士等; |
1、治療者; 2、輔導者和教育者; 3、經紀人; 4、倡議者; 5、顧問; |
社區工作階段 | 行動方針和主要任務 | 介入策略和方法 | 階段性工作目標地實現 | 注意事項 |
準備階段 | (一)了解社區狀況、進行社區分析 1、社區基本情況分析: 社區的地理環境; 社區內的人口狀況; 社區內的資源; 社區權力結構; 2、社區需求分析: 規范性需求; 感覺性需要; 表達性需要; 比較性需要; 了解需要途徑:訪問法;社區普查; (二)準備階段工作重點: 1、確定主要任務和行動方案; 2、確定介入策略; 3、社會服務機構做好準備; 注意事項:沒有充分掌握社區狀況和找到合適的工作方向時,不要將工作過分活動化和事件化; | |||
啟動階段 | 1、行動方針:發動資源、成立社區小組、訓練社區居民帶頭人,鞏固社區居民的參與; 2、主要任務:尋找帶頭人,并進行培訓; 確定工作目標的優先次序,加強互助合作氣氛; |
1、發掘資源和進行社區教育,通過社區服務和活動發現帶頭人并訓練成為帶領人; 2、開展互助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3、推動成立居民小組; 4、提供服務,通過服務認識; |
社區內組成了不同性質的小組,培養了一批帶頭人,能夠協助社區解決一定的問題; | 1、居民往往對社會工作者更加信任和依賴,而對居民帶頭人認同感低,社會工作者應幫助帶頭人解決困難; 2、居民小組成立后,有可能產生權利爭奪,社會工作者要處理好 |
鞏固階段 | 1、行動方針:成立或鞏固居民組織,社區工作系統化 2、任務:鞏固居民組織,讓居民支持社區居委會工作 |
1、互助合作; 2、社區教育; 3、行動競爭,爭取轄區支持; |
社區居委會得到大部分居民支持,居民帶頭人系統組織活動,轄區單位積極參與和支持 | 1、防止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少數居民帶頭人身上,忽視了普通居民; 2、不斷提醒居民組織既要提供服務,又要考慮維持居民參與社區活動問題 |
評估階段 | 主要任務:根據社區的變遷重新評估需要和問題;社會工作者對專業工作過程進行總結,決定未來專業工作方向;社區居委會對工作進行經驗總結,重新界定組織的方向,對未來發展作出安排; | 策劃和倡導;運用科學和客觀的標準衡量社區居委會的獨立辦事能力,協助其界定未來工作方向;也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做顧問,降低社會工作者對決策的影響; | 當社會工作者專業小組和社區居委會能夠用客觀方法總結以往的工作,并有系統地計劃未來時 | 工作總結不能過分依賴感性或太注重數據統計;總結工作要著眼于未來方向,而不是形式; |
一、與市民接觸的技巧:
(一)事先準備:1、清楚接觸居民的目標;2、根據接觸居民的目標選擇“合適”的接觸對象,注意排定接觸的優先次序;3、接觸時間要認真選擇;4、對要接觸的問題有所了解;5、注意文化背景,穿著合體;6、預估居民反應,給予熱誠的笑容和冷靜的態度應對具體情景,對于居民的拒絕不氣餒;
(二)接觸過程:1、如何介紹自己:最好先找熟人介紹自己; 也可以將自己和居民熟悉的、成功的活動相聯系,增強可信任程度; 介紹自己的服務機構和地理位置,讓居民了解你是從哪里來的。 也可以出示工作證; 主動發放一些實用資料和活動的簡介,讓居民獲益而增強信任; 清晰介紹目的,表達關懷和興趣,談話通俗化;熱情、主動積極地聲音和笑容可以讓對方容易接納; 切忌與居民爭論;
2、展開話題:讓居民松弛,避免提一些敏感的問題,提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也可以用周圍環境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展開話題;
3、維持對話: 聆聽、同理心、體諒、分享感受、澄清、尋找和提供資料等;
4、結束對話:(1)感謝居民對社區工作者的信任,感謝居民能夠付出時間,提供經驗和資料;
(2)總結彼此的談話,并給予一些積極的反饋;
(3)留下尾巴,即離開前要告訴居委會進一步同居民聯系,也要留下機構聯系方式;
二、會議技巧:
1、會議前:明確開會目的,準備會議議程和會議所需文件資料,邀請和確保會議關鍵人物出席會議,布置會場、設備準備和座位安排;會議前10分鐘檢查設備,提醒重要人物出席,與居民打招呼等;
2、回憶中:按照會議議程一項一項地討論,適當分配發言和討論的時間;主持人不應該急于回應,應將意見拋回大家回應、討論,協助與會者多溝通意見,多回應其他人的意見;討論成熟,協助作出決定,會議要有效率
3、會議后:讓所有參與者清楚會議的決定;著手立即要做的事情,把重要內容和決定告訴沒有參加會議的人;盡快做好會議記錄,分發給有關人員,以便工作的開展;
4、行動:根據會議的決定,落實工作;如果有突發情況,要考慮召開緊急會議或征詢意見;要及時將工作進展告訴居民;
三、居民骨干培養技巧:
1、鼓勵參與:社會工作者應邀請有能力的居民參與社區事務;
2、建立民主領導風格:積極培養社區骨干的民主意識,多組織居民會議,共同協商處理社區問題;
3、培訓工作技巧:根據居民骨干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培訓;
4、增強管理能力:社會工作者強化居民骨干的權責分工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做好社區工作。考試大收集整理
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201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于6月12日、13日舉行
09年中級社會工作實務輔導資料匯總
09年社會工作者實務真題(回憶版)
點擊進入社會工作者網校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