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介入
1.什么是介入:介入也稱為社會工作的實施、介入、行動、執行和改變,是實現助人計劃的重要環節。
2.介入的分類
直接介入:指針對個人、家庭和小群體采取的直接行動,也是以服務對象為針對點而采取的行動以及直接服務提供和介入。
間接介入:指以個人、家庭、小組、組織和社區甚至更大的社會系統為關注對象,由社會工作者代表服務對象采取行動,通過介入服務對象以外的其他系統間接幫助他們。間接介入通常也稱為改變環境的工作,或中觀和宏觀社會工作實務活動。
綜合介入:從“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出發,社會工作將介入焦點放在兩個環節:一是增強個人的生活適應能力;二是增加社會和物理環境對個人需要的回應,包括環境的改變和政策的倡導與實施。
3.選擇介入的原則
①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
②個別化。
③考慮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
④與服務對象相互依賴。
⑤瞄準服務目標。
⑥考慮經濟效益。
【2024年真題示例】
1、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社區開展“一老一小”系列服務活動。調研發現,社區中有的老年人精通泥塑手藝,但沒有機會展示,感到手藝沒用了。青少年并不關注這些傳統藝術,也缺乏了解途徑。基于此,該機構設計了“泥塑傳承,留住時光”特色服務項目。該機構的下列做法中,屬于直接介入的有()。
A.招募青少年志愿者為精通泥塑手藝的老年人做口述史
B.與社區居委會商討建設泥塑展示區,提供鄰里互動平臺
C.孵化泥塑手藝傳承自組織,提升老年人參與感和價值感
D.與相關慈善組織合作,開展泥塑工藝品慈善拍賣活動
E.邀請泥塑手藝人為青少年開辦講座并指導泥塑制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