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 >社會工作者 > 學習筆記 > 中級實務學習筆記

社會工作者考試:社區矯正的執行

來源:233網校 2009-06-26 09:29:00
  一、制定矯正方案
  (一)矯正個案的內涵與特點
  1、矯正個案的內涵:是特定機關(社區矯正組織)對特定個體(在監外執行的罪犯)擬定的工作計劃,其內容體現了社區管束、教育感化、心理治療、技術培訓、公益勞動等綜合矯正手段的適用,其目的是糾正矯正對象的不良心理傾向和行為習慣,使之適應社會。
  2、矯正個案的特點:矯正個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計劃性和規范性。矯正個案一經確定,無論是矯正組織、協管單位還是矯正對象都應遵守,所以其還具有強制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矯正個案也屬于矯正工作規定的范疇。
  (二)建立矯正個案的原則
  1、以人為本,教育為先的原則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現代行刑理論凸現人道主義和人生化,建立社區矯正個案系執行刑罰活動,當然要以人為本,以正面引導教育為主,以便取得矯正對象的最大限度的配合,爭取達到糾正惡習復歸社會之目的。當然,矯正個案中也不乏懲處和管束的內容,但這應是輔助手段,很大程度上是起著警誡與教育訓練作用。
  2、因人制宜原則
  由于矯正對象犯罪經歷不同,監外執行種類和期限不同,各自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在建立矯正個案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對象,擬定不同的矯正意見和措施,做到因人制宜,一個一案。
  3、專群結合原則
  建立矯正個案從法律意義上講是專門機關的職權,但在擬定和初稿矯正個案過程中都應該多方聽取群眾的意見,依靠群眾的協助監督,反對閉門造車,脫離群眾脫離實踐的做法。
  4、集體研究,專人負責的原則
  建立和實施矯正個案應當遵照集體研究,責任到人的原則,實行集思廣益、確定個案、明確職責、專人專案,司法所所長負總責的辦事制度,既反對職責不明,更要杜絕個人專斷專行,沒有監督制約的做法。
  5、注重實效原則
  建立和實施矯正個案,反對形式主義和應付主義做法,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對原方案加以補充完善。尤其對監外執行期較長的矯正對象的個案,一般在一年以后就應調整補充,個別出現問題,隨機變更矯正措施,使矯正個案起到應有的效能。
  (三)擬定矯正個案的方法和內容
  1、矯正工作責任人
  司法所所長對矯正個案的建立和實施負第一位責任。其職責為指定本所矯正工作人員專案專辦,組織全體矯正工作人員集體研究和確定矯正個案,領導、檢查、督促個案的落實。
  被所長指定為個案責任人的司法所工作人員,負責調查研究,起草矯正個案,矯正個案確定后負責矯正個案具體組織和執行,對矯正個案的落實負直接責任。
  2、起草矯正個案的準備
  起草矯正個案應做好走訪調查和綜合分析評定兩項準備工作。
  ⑴走訪調查:
  ①目標定位
  摸清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掌握其個性化因素,為實施個案矯正奠定基礎。
  ②主要內容
  一是基本情況。調查需要掌握矯正對象以下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罪名;矯正期起止;原關押單位或判決機關;民族;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原職業;健康狀況;文化程度;愛好及特長;宗教信仰。
  二是犯罪成因調查。主觀因素:通過對故意犯罪或過失犯罪的掌握,判斷矯正對象犯罪的罪錯形態。客觀因素:通過對矯正對象家庭環境、生活狀況、學校教育、工作環境的了解,判斷導致其犯罪的客觀動因。
  三是心理特征調查。通過心理測試或對矯正對象心理檔案進行分析,判斷其心理健康狀況及性格特征(膽汁質、多血質、粘質質、抑郁質等。
  四是受害人態度調查。對矯正對象與被害人生活在同一社區的,要了解被害人對矯正對象在社區執行刑罰的態度,及時化解矛盾,避免對矯正對象接受矯正造成不利影響。
  五是矯正難度調查。違法犯罪史:通過了解矯正對象犯罪及頭版刑罰的次數及種類,受到治安處罰的次數及種類,判斷其惡習深淺。犯罪性質:對犯罪手段、犯罪持續時間、危害后果進行調查,同時根據犯罪侵害的不同社會利益如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等性質,確定罪行的惡劣程度。在監獄(看守所)改造表現情況:通過掌握矯正對象接受刑罰處罰及教育改造的表現情況,判斷其對教育矯正可能的接受程度。認罪態度:通過掌握矯正對象是否認罪、是否準備或正在申訴等情況,判斷其對自身罪錯的主觀認識和態度。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矯正對象與他人共同實施故意犯罪的,應掌握矯正對象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通過對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的掌握,判斷矯正對象的犯罪能力及主觀惡性。
  ③工作方法
  一是基礎檔案調查。通過查驗矯正對象接收時的基礎檔案資料,了解掌握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是個別談話調查。與矯正對象見面并辦理登記以及家訪、電話交流等方式,了解核實矯正對象有關情況。
  三是走訪調查。向矯正對象原關押機關、工作單位或學校,監護人、近親屬、鄰居、居委會(村委會)進行走訪,了解掌握、核實、矯正對象相關情況。
  四是信函調查。在不便于直接調查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向矯正對象原關押機關、工作單位或學校郵寄信函,了解核實有關情況。
  五是測試調查,通過心理測試、體檢等方式,了解掌握矯正對象的心理特征及健康狀況。
  ⑵綜合分析評定
  ①目標定位
  找準矯正對象犯罪和可能影響矯正的癥結所在,確定矯正重點和主攻方向。
  ②主要內容
  一是危險程度分析。分析矯正對象人身危險性高低,預測再犯罪可能性大小。甄別出重點人,在管理中體現區別對待。
  二是矯正難易程度分析。分析矯正對象對矯正的接受程度,預測其對矯正項目的適用性。甄別出矯正難度大的個體矯正對象,投入更多的矯正資源,實施針對性矯正。
  三是需求分析。分析矯正對象的生活需求與矯正需求。對矯正對象正當的基本生活需求,應創造條件盡可能予以滿足,體現祁區矯正的人性化待遇,并積極實施感化教育。對矯正對象的矯正需求,應運用引導式教育方法,通過科學矯正手段的運用予以滿足,爭取最佳的矯正效果。
  四是素質缺陷分析。分析矯正對象在文化知識、勞動技能、道德認知、心理狀態、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素質缺陷。針對其素質缺陷,制定相應的矯正科目,運用引導式和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實施針對性矯正。
  ③工作方法
  在第一階段走訪調查工作基礎上,綜合運用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知識進行系統分析。
  3、起草矯正個案
  在走訪調查和綜合分析評定的基礎上,以規范文案為載體,制定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即綜合運用可能的矯正手段,如勞動矯正、心理咨詢與矯治、文化教育、技能培訓、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輔助教育、生活保障(感化教育)、個別談話教育等,針對矯正對象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評定的結論)制定具體的矯正措施。
  方案中的矯正意見和矯正措施,要事先聽取矯正對象、家屬和協助單位的意見。矯正方案應提交司法所矯正小組集體討論。方案中應包括充下內容:
  一是矯正對象的自然情況、簡歷、犯罪與刑罰情況、監外執行種類和期限、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址;
  二是家庭主要成員情況(保外就醫的應注明具保人);
  三是心理測試及矯治意見(根據心理矯治社會志愿者出具的意見填寫);
  四是矯正意見,即根據其犯罪類型(危害國家安全犯、財產犯、暴力犯、淫欲犯、瀆職犯、過失犯等)、認罪態度、思想和行為習慣特點,強化哪些方面的教育主題與管束內容。
  五是具體的矯正措施,即根據其監久執行期限和種類(管制、緩刑、假釋、保外、剝奪政治權利)、犯罪類型、身體狀態、危險程度和利益需求采取的談話誡勉、管束活動范圍、接受教育匯報思想、參加就業培訓、參加公益勞動、進行心理治療、隨機考察檢查等措施的頻率與強度。對保外就醫和假釋就學的矯正對象,還應采取定期檢查治病或就學情況的措施。
  4、矯正個案的確定
  矯正個案起草工作完成后,司法所長應及時召開矯正工作小組全體人員會議,在集體研究討論的基礎上確定矯正意見和采取的矯正措施,責任人與所長分別簽字確認。
  5、對患有精神病和年老、病殘、生活不能自理的監外執行罪犯,可以不建立矯正個案。
  二、矯正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一)工作內容
  實施矯正活動是矯正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對矯正對象的管理、教育、參加公益勞動等內容。司法所要組織矯正對象參加各項矯正活動。
  1、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
  ⑴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⑵按各級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的各項矯正制度進行管理。
  主要管理方式:
  包括矯正干部的監督管理、監護人的監督管理、居委會(村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管理以及社會積極力量的監控等。
  實施管理的目的:
  通過規定活動范圍等方法,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有效控制,規范他們的行為,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正常秩序,確保非監禁型刑罰的有效執行。
  2、教育
  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和職業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等。其中政治思想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它又包括認罪教育、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法制教育、道德規范行為規范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等。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認罪教育是前提,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是關鍵。
  教育形式:
  主要包括集體教育、個別談話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矯正、社會志愿者幫教等。
  教育的目的:
  使矯正對象提高對所犯罪行的認識,認罪服法,接受矯正組織的教育矯正,矯正他們的不良心理和行為,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在思想上、素質上、行為習慣和道德習慣上都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實現人格的重新社會化,順利回歸社會。
  3、公益勞動
  勞動是我國憲法賦予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是改造人的基本手段。勞動作為我國罪犯改造的三大手段之一,在非監禁刑罪犯教育矯正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在教育矯正過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鑒于社區矯正的特殊性,社區矯正組織要準許有勞動能力的矯正對象參加正常的社會生產勞動,并為他們參加正常的社會生產勞動提供方便。同時,要定期組織矯正對象參加一定的公益活動。通過組織矯正對象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改掉不良惡習,認罪服法,回報社會。
  (二)工作方法
  1、寬松式管理。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進行管理,掌握其行蹤。主要方法:一是采取報告或走訪制,矯正對象定期電話向司法所報到,或司法所定期到矯正對象家中走訪,了解掌握他們的現時狀況、思想動態及存在困難和問題;二是矯正對象定期到司法所報到并匯報情況,監外執行罪犯視身體狀況,可以委托監護人或近親屬以書面形式匯報認罪服法、遵規守紀及思想改造情況;三是在其所在工作單位設監督員,隨時掌握其在單位的表現情況;四是與家屬簽定監護協議,協助作好矯正對象的管理。
  2、引導式教育。堅持思想教育與行為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啟發誘導為主,特別要注意心理引導和行為引導。形式上除個別談話、志愿者一幫一結對幫教外,還要充分利用專家學者的力量,通過組織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方式,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引導和行為引導。
  3、指導就業。矯正對象有工作單位的,可以繼續在原工作單位工作;沒有工作而有能力自謀職業的,可以在報告社區矯正組織后自謀職業,矯正組織為其提供方便;沒有工作而又沒有自謀職業的能力的,社區矯正組織為其創造條件,提供培訓機會,指導就業。有勞動能力的矯正對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參加生產勞動。
  4、個案矯正。自矯對象投入社區矯正之初,矯正組織要及時與其談話,了解掌握其基本情況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通過多種途徑,對矯正對象的犯罪原因、思想狀況、家庭和社會關系等進行綜合分析,根據犯罪類型、家庭背景、心理特征,找準癥結,制定出矯正個案,成立專門的矯正小組,指定責任人,實施矯正。矯正小組負責矯正對象的管理、教育、就業、生活指導及情況考察,提出對矯正對象的各種處理意見,直至矯正期滿解除矯正。
  三、矯正工作相關制度(p77- p81)
  (一)管理制度
  1、報到制度
  矯正對象自法律文書生效后7日內或自出監(所)之日起7日內到長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報到并辦理登記手續,如實匯報家庭情況等。司法所對矯正對象設定編號,填寫《矯正對象登記表》,對其宣讀矯正對象行為規范,責令其嚴格遵守;
  矯正對象每周一次電話向司法所報到,匯報其所在位置及上周活動情況、思想狀況。
  矯正對象每月到司法所報到一次(未成年的矯正對象需由監護人陪同)并匯報情況,監外執行罪犯視身體狀況,可以委托監護人或近親屬以書面形式匯報本月的認罪服法、遵規守紀及思想改造情況。
  2、監護制度
  司法所要在矯正對象報到后20日內,對其單位、家庭情況進行走訪了解,確定矯正對象的監護人,簽定監護人協議。監護人由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或所在工作單位、居住地居委會擔任。監護人(單位)有義務對矯正對象進行日常監督、管理、教育、及時向司法所反映情況。
  3、走訪制度
  司法所每月至少與矯正對象見面一次,視情況對矯正對象進行走訪。了解掌握他們的近期狀況、思想動態及存在困難和問題。
  4、學習制度
  司法所根據實際情況,每月至少組織矯正對象進行一次集體學習或活動。
  5、遷居制度
  矯正對象遷居和保外就醫矯正對象確因治療、護理等特殊需求需轉院或離開居住區域的,必須由其本人提出申請,監護人、居委會(村委會)出具證明,司法所審核后出具矯正對象的表現材料送公安機關審批。公安機關批準后司法所應登記備案。
  矯正對象經批準遷居的,原住地司法所應地遷居后3日內向遷入地司法所介紹矯正對象情況,并按規定轉遞有關檔案。遷入地司法所接到轉來的有關材料后的3日內按規定程序和手續進行列管。
  6、外出請銷假制度
  矯正對象有事需離開所居住區(縣)的,必須由其本人提出申請,監護人、居委會(村委會)出具證明,司法所審核后出具矯正對象的表現材料送公安機關審批。公安機關批準后司法所應登記備案。矯正對象返回后應及時到司法所銷假,同時向派出所報告。未按時銷假或未經批準離開居住區(縣)的,按矯正對象計分考核及有關規定處理。
  7、會客制度
  矯正對象在接受媒體采訪或會見境外人士前,必須由其本人提出申請,監護人、居委會(村委會)出具證明,司法所審核后出具矯正對象的表現材料送公安機關審批。公安機關批準后,司法所應因登記備案。為防止矯正對象受到社會上不良人士的教唆、鼓動而重新犯罪,矯正對象不得與有劣跡的人交往。
  8、公示制度
  司法所應定期將矯正對象考核與獎懲情況等表現,以適當的形式進行公布。
  9、申訴制度
  矯正對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社區矯正組織未按有關法律文書確認的刑罰內容執行刑罰的,可以要求社區矯正組織糾正或向檢察院檢舉、反映,還可以向司法機關申訴。
  10、解矯制度
  (二)矯正個案制度
  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通過多種途徑對矯正對象的犯罪原因、思想狀況、家庭背景、現實表現等找準癥結,制定矯正個案。針對每名矯正對象成立專門的矯正小組,指定責任人,實施矯正方案,矯正其犯罪意識。
  矯正小組負責矯正對象的管理、教育、就業、生活指導及情況考察,提出對矯正對象的處理意見,直至矯正期滿解除矯正,以期達到提高矯正對象教育改造質量的目的。
  (三)公益勞動制度
  有勞動能力的矯正對象必須參加社區公益勞動,且每人每月參加公益勞動時間不少于10小時。公益勞動由矯正對象所轄司法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設置,設置原則為:符合公共利益、矯正對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強、便于監督檢查。
  (四)社會保障制度
  矯正期在三個月以上、家庭經濟困難,符合條件的矯正對象,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司法所要向民政部門提供有關情況,經民政部門審核,納入本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五、社區服刑人員的考核與獎懲
  (一)社區服刑人員的考核
  1、考核的意義
  考核是指社區矯正組織對矯正對象接受教育矯正的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考察和評定。考核是獎懲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考核就很難正確實施獎懲,就無法實現有效的管理。司法所具體負責考核的實施工作。司法所應設專人負責日常考核、臺帳管理及數據統計、上報等工作。
  2、考核的方法
  ⑴以矯正對象應遵守的各項規定為標準,實行違規扣分、月評表揚的方法,依據月評結果對矯正對象進行獎懲和分級管理、兌現處遇;
  ⑵矯正對象自到司法所報到登記之日起即開始納入考核范圍(未在規定期限內報到登記的,自規定期限屆滿第二日起司法所即開始對其考核)。矯正對象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日常主要考核遵守基本制度(如遷居、外出請銷假等制度)、報到、思想匯報、公益勞動及學習等制度五項內容。考核項目不設基礎分,違反制度的給予扣分;
  ⑶司法所定期召開會議,地考核工作進行審查小結;
  ⑷每月對每名矯正對象在遵紀守法、參加公益勞動及學習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評議,按一定比例擇優評出表揚。
  (二)社區服刑人員的獎懲
  1、社區服刑人員的獎勵項目:表揚、記功、社區矯正積極分子、減刑
  2、社區服刑人員的處罰項目:警告、記過、收監執行
  六、社區矯正的解除
  (一)矯正期的計算
  1、被判處管制的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與人民法院宣判的管制期相同,執行日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
  2、被宣告緩刑的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與人民法院宣告緩刑的考驗相同,執行日期從判決假釋之日起計算;
  3、被裁定假釋的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與人民法院裁定的假釋考驗期相同,執行日期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4、附暫予監外執行期限的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與人民法院或監獄管理機關或公安機關批準暫予監外執行的期限相同,執行日期從出監所之日起計算;未附暫予監外執行期限的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自出監所之日起至收監或刑滿之日止;
  5、被剝奪政治權利矯正對象,其社區矯正期為實際被剝奪的期限,單處剝權的執行日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刑釋后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日期從主刑執行完畢之日起或假釋之日起計算。
  矯正期與矯正對象的管制期、考驗期和執行期相同,但遇有特殊情況,矯正期可以減短矯正對象矯正期改變的,其解矯后剩余的管制期、考驗期和執行期,由公安機關監督其完成。
  (二)解除矯正的條件
  矯正對象解除矯正,是指矯正對象參加社區矯正的條件消失,而對矯正對象解除社區矯正的行為。依照《北京市社區矯正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的有關規定,矯正對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解除社區矯正。
  1、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和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矯正對象矯正期滿,解除矯正;
  2、暫予監外執行的矯正對象,批準機關做出收監決定的,解除矯正;
  3、矯正對象死亡的,自動解除矯正;
  4、矯正對象被收監或被羈押的,解除矯正。
  七、社區矯正檔案管理制度
  (一)矯正對象檔案
  司法所必須建立社區矯正檔案管理制度。檔案包括矯正對象檔案和工作檔案。矯正對象檔案由區司法局統一印制。全部檔案需用鋼筆或炭素筆填寫,必須字跡清晰,內容準確。
  1、矯正對象檔案
  矯正檔案要一人檔,單獨立卷,指定專人柜妥善保管,未經主管領導批準,任何人不得查閱矯正對象檔案,不得復印檔案,不得私自將檔案轉借他人,檔案查閱完畢應及時歸還,不得丟失或外傳。
  有條件的司法所可以建立矯正對象的電子檔案,隨時備份,防止數據丟失,注意保密,防止數據外傳。
  矯正對象檔案統一使用A4紙,要有封皮、目錄和相關內容,內容包括:
  ⑴矯正對象檔案的判決書、裁定書、準予監外執行通知書、假釋釋放證明書、執行通知書;
  ⑵矯正對象情況登記表;
  ⑶矯正對象階段考核材料;
  ⑷矯正對象獎懲情況登記表和相關材料;
  ⑸矯正對象思想匯報;
  ⑹矯正對象參加矯正活動的材料;
  ⑺監護協議書;
  ⑻矯正對象解矯鑒定材料;
  ⑼其他應當存檔的材料。
  矯正對象解矯后,檔案由整理裝訂后,上報區司法局統一保管,保管期限為十年。矯正對象被收監執行的,檔案副本轉給執行部門。
  (二)矯正工作檔案
  包括社區矯正工作機構及組成人員名錄和聯系方式、工作計劃、總結、學習培訓、工作例會、重要活動記錄、其他需要存檔的材料等。矯正工作檔案由司法所統一管理。考試大收集整理

  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201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于6月12日、13日舉行
  09年中級社會工作實務輔導資料匯總
  09年社會工作者實務真題(回憶版)
  點擊進入社會工作者網校免費試聽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临西县| 海丰县| 扎鲁特旗| 嘉义市| 弋阳县| 阿荣旗| 新宁县| 长海县| 墨江| 西和县| 富顺县| 临清市| 武清区| 广汉市| 阳东县| 二手房| 隆林| 万全县| 栾川县| 绥宁县| 齐齐哈尔市| 崇信县| 子长县| 体育| 探索| 灵寿县| 县级市| 社会| 潼南县| 株洲市| 清丰县| 金昌市| 仙桃市| 特克斯县| 泸溪县| 库尔勒市| 康马县| 库车县| 息烽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