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目標和介入策略的選擇
案例:
阿三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父親在他6歲那年因犯罪被判刑入獄,后來病死獄中,剩下姐姐和他與母親相依為命。19歲時他因強奸罪被判入獄。1999年與別人打架被砍成重傷,因無錢醫治落下了顱骨疼痛的病根,為了止痛他在獄友的引誘下染上了毒癮。妻子阿莎為幫他戒毒以身試毒,卻同他一樣無法自拔,為籌毒資兩人走上了盜竊之路,2003年阿莎被判入獄一年。現在阿三與母親和他3歲的兒子住在一個即將拆遷的小區里,全家人擠在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閣樓里,依靠母親的退休工資生活。非常拮據。可愛的兒子是阿三改變的巨大動力,他決定痛改前非,還有10天他就要順利度過生理戒毒期了,現在正積極尋找工作。阿莎還有100天就要出獄了,但就在此時卻給阿三寄出了一封決別信,提出要和他離婚。這一變故給阿三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不知今后的路該怎樣走下去。在朋友介紹下,阿三前來尋求社會工作者的幫助。
面對阿三目前的處境,社會工作者應怎樣幫助他呢?怎樣制訂幫助阿三的目標呢?是先幫助阿三處理婚姻危機,還是先幫他找到一份工作?如何調動阿三的資源系統幫助阿三呢?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第一節服務計劃的構成
一.目的和目標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總體要達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結果,而目標則是指具體的工作指標,是為了實現最終結果而做工作的過程和中間階段要獲得的、具體的、近期伯階段性的成果。可見,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長遠目標,目標則是每個階段的近期具體計劃。只有實現一個個具體的目標,才能達到總體的目的。
二、關注的問題與對象
社會工作介入所關注的問題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處理、以改善服務對象社會功能的問題。關注對象是指介入行動要改變的系統,即目標系統,它是整個介入工作的核心焦點,包括個人、家庭、小組/群體、組織、社區等。
三、介入策略
所謂介入策略,是指社會工作者介入服務對象需要與問題整體方案,是改變服務對象系統態度和行為的一套方法。介入的策略包括:介入的技巧、工作者的角色和所擔當的任務。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往往包括社會經紀人、促進者、教育者、倡導者、調解者和社會控制者。介入的策略原則是多層次介入,包括直接提供服務和間接介入策略。
四、計劃一起協同工作的合作者
為了達到計劃的目標,社會工作者要運用不同系統的資源,如家庭、朋友、同輩團體及社區等。
五、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各自的角色
要在計劃中澄清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的角色,以利于工作的進行。
六、計劃具體的行動,工作程序及工作時間表
介入計劃要列明介入行動的具體程序和時間進度,以便約束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雙方一起為實現介入目的和目標而共同努力。
第二節制訂計劃的原則
一、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
制訂介入策略時要注意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發揮服務對象的長處和優勢,讓他們參與整個計劃的制訂。
二、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
制訂目的和目標時,社會工作者要考慮服務對象系統的愿望,要與服務對象系統分享對目的與目標的期望,并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
三、計劃要盡可能詳細和具體
詳細、具體的計劃能夠給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提供行動的指示,并使行動可以測量,有利于達到助人目的。
四、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
社會工作者在具體工作中要懂得輕重緩急,務必使計劃與介入目標一致。
五、要能夠總結與度量,以為評估打好基礎
一般來說,在制訂計劃時就要考慮到如何評估介入行動,以便能夠清晰地呈現改變的成果。
第三節制訂服務計劃的方法
一、設定目的和目標
制訂服務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在認定問題的基礎上與服務對象共同設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
1.制定社會工作介入的目的
“目的”是指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通過努力期望最終達到的總目標,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測量的。但是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需要設定很多具體目標,這些具體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并且是可以測量的。
2.設定工作目標
目標設定包括如下程序和工作:
(1)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在制定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服務對象再次確認雙方對問題和需要的理解與認識,以便所制定的目標是服務對象所認可并已準備好與社會工作者一起積極努力解決問題。所以,這一步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深化問題以使計劃有的放矢、并增加服務對象行動決心的過程。
(2)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者要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意義,如:“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看看你認為什么是你覺得最重要的目標,我們應該怎樣具體行動來一步步達到這個目標,你看怎么樣?”
(3)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目標選擇包括兩個步驟:
第一,篩選目標。
這步工作是指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一同找出期望達到的初步目標并對各個目標進行討論,以選擇和決定具體的目標。社會工作者可以與服務對象一起將所有可能的目標寫出來,然后逐個對目標進行篩選,當不能確定目標時可以使用從1-10的量變給每個特定的目標打分,經過比較挑選出服務對象最希望和最迫切的改變目標。
第二、定義目標。在目標篩選出來后將目標界定清楚,以具體、可操作的指標定義目標,以利目標的執行。
(4)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例如:“如果按照現在你選擇的目標去做,你覺得對你會什么影響?有哪些因素能夠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有沒有什么障礙?
(5)確定目標并決定目標的先后次序。在此過程中,應避免由社會工作者包辦服務對象自己應做的努力。
二.構建行動計劃
構建行動計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統的過程,是發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也是決策行動的過程。
1.選擇介入系統
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即是前述的關注對象,同時也包括為幫助和協助關注對象解決問題而需要介入的其它社會系統,包括宏觀社會系統。.選擇介入系統的根據是對服務對象需要與問題的預估結果,包括通過對服務對象正式和非正式社會網絡與支持系統的介入策略。一般來說,社會工作的介入系統可以分為直接介入系統和間接介入系統兩類,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決定介入的系統。
2.選擇行動內容
(1)危機介入
危機介入是社會工作中常見的內容,當服務對象遇有突發性事件時,例如,遭受暴力虐待、自然、突發公共事件或者天災人禍等問題發生時都需要社會工作立即進行介入,包括通報相關機構,安置和安撫受影響人員,進行物資救援和受影響人群的心理介入等。
(2)資源整合
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需要多元化的服務,因此整合運用資源是滿足需要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制定計劃時,社會工作者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要建立和串連的資源網絡,包括:服務對象需要哪些資源、誰能提供這些資源、如何動員資源、以及什么時候和怎樣使用資源等。
(3)經濟援助
經濟援助可以分為常規性的和臨時性的兩種。常規性的經濟援助:對低收入的服務對象給予正式制度性幫助;臨時性經濟援助: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如緊急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以及臨時性的物質幫助。
此外,經濟援助也包括從非正式社會網絡和資源系統獲取的資源。
(4)安置服務
這類服務是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根據時間的長短分為暫時性安置、短期安置、長期安置和永久性安置。從安置場所來看,有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領養家庭和少年管教所;有為老人提供服務的老人養老院、日間照顧中心;有為吸毒人員服務的戒毒所;有為精神病患者服務的精神病院、療養院,以及為流浪乞討人員服務的社會救助站等。
(5)專業咨詢
社會工作者應該掌握本地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系統的資料和信息,在服務對象需要時提供咨詢服務。咨詢服務的內容涉及有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的政策和法規、資源系統,以及需要與問題的評估和建議等。當服務對象所需咨詢超過社會工作的專業范圍時,要進行轉介或安排相關專家進行咨詢。
第四節簽訂服務協議
一、簽訂服務協議
1、服務協議的涵義
服務協議也稱為服務合同、工作契約等,是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經過討論協商所達成的滿足服務對象需要和解決他們總是的工作方案,是雙方對解決問題的承諾,是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合作計劃,體現了雙方的伙伴關系。服務協議具體地標明了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對總是的認識與界定,工作的目標及相互責任。
2、服務協議的內容
(1)計劃的目的與目標
(2)雙方各自的角色與任務
(3)為達目的與目標所采取的步驟、方法與技巧
(4)期望達到的結果,以及進行總結、測量和評估的方法。
3、社會工作服務協議的特點與制定原則
(1)明確
(2)得到工作者和服務對象認可
(3)具有彈性
(4)具有實用性
協議條款太過嚴格難以實現會增加服務對象的挫敗感受,因而是不適宜的。
二、服務協議的形式
書面協議。列明各項工作目標及雙方的義務和責任,這樣的協議對于改變過程是有積極幫助的,所以,一般來說最好是能夠制訂書面協議,使其起到督促雙方的作用
(6)口頭協議:在效用上與書面協議沒有明顯的不同,一般用于專業關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務對象還不習慣簽訂協議時的變通。
三、服務協議的簽訂過程及技巧
(一)簽訂協議的過程
1、會談協議
會談協議是指①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通過會談在介入目的、目標等方面達成協議。②服務對象承諾與社會工作者通過會談這種方式達成服務協議。會談協議是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形成或者簽訂的第一個協議。
2、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
“問題”是指社會工作者要處理的、有關服務對象社會功能發揮方面的事項。
3、協議介入目的和目標
4、協議介入策略和行動
實現介入目標的策略不只一個,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要為介入策略和行動方案形成一致看法,達成協議。
(二)簽訂服務協議的技巧
1、認定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
由服務對象自己來認定問題,根據他們的看法與其進行討論,從而達成共識。例如,一位母親因兒子的網癮問題求助,社會工作者在認定問題時可以從母親的描述和看法開始:“我們談了半天了,我覺得你非常擔心兒子的網癮問題,擔心他的學習,你想讓我來幫助他,是這樣吧?”
2、與服務對象分享對問題的看法
例如,社會工作者對求助母親說:“從你對孩子網癮的情況介紹來看,孩子沉溺網吧的問題是從你和丈夫鬧離婚開始的,你看孩子的問題是否與父母有關系?”這種分享為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達成對問題的一致看法做了輔墊。
3、描述為之工作的問題
例如,社會工作者對求助母親描述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已經看到,您孩子的問題表面上是沉溺網吧,實際是你和丈夫的婚姻問題影響到了孩子。在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建議你和丈夫一起來,看看怎樣調整你們的關系,同時讓孩子明白你們,你看這樣好嗎?”
4、確定目的和目標并說明行動的具體策略。目的和目標的協議需要服務對象的參與,而對介入策略的協議則需要社會工作者詳細說明雙方的角色和任務,以及介入策略所包含的具體方法、所針對的問題,實現目標的時限,以便使服務對象明白介入策略與自己問題的關系,愿意投入行動。
5.總結和強調協議的主要內容。提醒服務對象承擔履行協議內容的責任。考試大收集整理
預測試題、模擬試題,一網打盡>>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
201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于6月12日、13日舉行
09年中級社會工作實務輔導資料匯總
09年社會工作者實務真題(回憶版)
點擊進入社會工作者網校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