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接案——助人關系的形成
第二節接案的步驟及核心技巧
l(一)做好面談的準備并擬訂初次面談提綱
為了順利進行接案會談,事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資料準備
采集者退散 擬訂面談提綱等
(一)做好面談的準備并擬訂初次面談提綱
1.資料準備
接案工作的起點是,當服務對象自己主動求助或者他人及機構轉介服務對象時,包括上門或者電話聯系。
此時,一般機構都設有專門的接待人員負責接待并記錄來訪者的需求,然后由機構督導(通常負責機構服務的人)按照機構各部門功能和社工的專長及工作量的等安排接案工作。
負責接案的工作者在面見服務對象之前要做好接案的資料準備工作。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1)事先研讀服務對象資料,記下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在面談時進一步了解情況。
(2)了解是否接受過服務。
如果是其它機構轉介來的服務對象,則要閱讀以前的服務機構的記錄,以便在會談時有的放矢地與他們溝通交流。
(3)了解服務對象是否有特殊事項需要謹慎小心處理。
如,是否有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并為此做好預防工作,必要時可以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一起與服務對象見面。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4)走訪社區
通過社會對象的社會網絡來了解其社會功能及社會處境方面的情況,包括走訪服務對象的家人、鄰居、朋友、居委會以及相關的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等。社會網絡本身不但可以直接提供幫助給服務對象,他們所提供的有關服務對象的信息也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來源:www.examda.com 在資料準備和在對服務對象來源與類型了解的基礎上,社工要提前擬定好初次面談的提綱,包括面談的內容和順序等。
這樣做是因為,服務對象因求助和不了解社工在初次面談時緊張不安,而社會工作者也會因初次會談中所突出現的問題而措手不及。
因此,詳細的面談提綱也可以幫助工作者理清工作思路,從而在面談時有備無患,且能夠有序并有效地與服務對象進行溝通,探討他們的問題,澄清有疑問的地方,并提供切合服務對象需要的服務。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提綱的內容包括:
(1)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專長等
(2)簡要說明本次會談的目的和內容,以及雙方的角色和義務。
(3)介紹機構的功能和服務、相關政策(如保密原則)和工作過程等。
(4)征求服務對象對會談安排的意見,對機構和社工協助的期望。
(5)詢問服務對象是否有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協助。
來源:www.examda.com (一)做好面談的準備并擬訂初次面談提綱
會談中,社工需要靈活處理上述談話內容,其基本原則是:“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盡量協助服務對象表達對自己問題的看法,社工要通過專注的聆聽,鼓勵服務對象發揮自主能動性,進行自我探索,以便把握他們的想法,同時,社工的專注和聆聽也是向服務對象傳達一個信息,他們是會談的中心,社工只是協助者,這種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互動模式將為今后的溝通模式奠定基調。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二)面談
面談就是接案階段的第二個重要工作
1.面談的目的
面談是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一種面對面地討論問題以確定是否建立專業協助關系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有意識、有目標的人際互動。
雖然,在接案面談中,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及相與者有不同的角色分配,但會談的結構是為了服務對象的利益而設計的,社會工作者要在尊重服務對象和以他為中心的前提下引導會談的方向。
2.面談的場所安排
機構會談要考慮環境布置,方便和有利會談進行。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例如,面談場所要舒適、安靜,具有私密性和安全感,以使會談能夠順暢進行而不被干擾。為此,社會工作者要事先安排足夠的空間和桌椅,家具要簡捷舒適。可準備一些靠墊,方便服務對象使用。
面談場所的空間安排也要盡量使服務對象感覺自由、舒暢和隨意,以便他們能夠與工作者無拘束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布置要簡捷、溫馨,不要有太多裝飾以免分散服務對象的注意力;桌椅擺設要有利和方便與服務對象的討論和溝通,通常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位置在90°~130°、距離1~1.5米之間比較合適,這種位置能夠讓雙方聽到和看到對方的話語、聲音、表情和身體語言,同時又保持一種舒服和個人空間。
來源:www.examda.com 進行家庭會談并有兒童參與時,要事先安排一些玩具來安頓他們
面談場所的空間安排也要盡量使服務對象感覺自由、舒暢和隨意,以便他們能夠與工作者無拘束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布置要簡捷、溫馨,不要有太多裝飾以免分散服務對象的注意力;桌椅擺設要有利和方便與服務對象的討論和溝通,通常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位置在90°~130°、距離1~1.5米之間比較合適,這種位置能夠讓雙方聽到和看到對方的話語、聲音、表情和身體語言,同時又保持一種舒服和個人空間。
來源:www.examda.com 進行家庭會談并有兒童參與時,要事先安排一些玩具來安頓他們
3.面談的主要任務
來源:考試大 (1)界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對服務對象需要和問題的界定是通過會談來進行的。社會工作者要注意,服務對象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是界定問題時最重要的起點,因此,在使用溝通技巧與服務對象會談時,服務對象所關心的問題、他們的困惑即是界定問題的入手點。
這時的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了解服務對象尋求幫助的原因。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么使得服務對象需要求助。
來源:考試大 第二,了解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存在什么問題?有什么困難和需要?問題的范圍、持續時間、原因以及程度如何等。
第三,了解服務對象期望達到的目標。社會工作者要了解服務對象的求助愿望,了解他們希望從與你的接觸中獲得什么,解決什么問題,產生什么結果;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的動機強不強,面談中的表現如何,什么是他最擔心、憂慮的,什么是最希望的,這些是否就是使事情或者問題發生轉機的契機和動力等。
(2)澄清角色期望和責任
面談的首要工作是澄清雙方的期望和應盡的責任,如:服務對象對自己、對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期望,社會作者對服務對象、對自己的角色期望等,通過協商使其減少差異,并盡量發現服務對象那些隱藏的動機,使雙方彼此能坦誠相見,相互信任。
考試大論壇 同時要互相澄清并討論對對方的角色期望,包括:服務對象對自己的角色期望,對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角色期望、工作者對自己的角色期望;對比并找也雙方與各自想法的差異和距離。
考試大論壇 協商達成一致的看法。
接案面談時如果不將期望和責任明確,有關各方可能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大家對問題和對方有不同期望,重則會傷及雙方的專業關系,輕則使工作陷入僵局,而不得不從頭開始。
來源:www.examda.com (二)面談
(3)激勵并幫助服務對象進入受助角色
接案面談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的開始,此時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包括:
第一,進行角色引導;
采集者退散 第二,訓練并幫助服務對象逐漸接受其角色。
這樣做的好處是雙方能有一致的目標,不會因工作過程中有不如意時就放棄自己的責任。
進行角色訓練的方法包括展示助人過程,詳細說明服務對象應有的適當行為;也可以通過觀看錄像帶、直接觀察工作者為其它服務對象提供的服務、或者與以前的服務對象分享他們的受助經驗等來促進服務對象進入角色。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4)促進和引導服務對象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接案面談時雙方的良好溝通會成為激勵服務對象改變的動力。
當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為改變態度和行為所進行的努力出現效果時,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的動機也會得到強化。
4.面談的技巧
(1)主動介紹自己。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一般來說,當社會工作者接受有關人士的要求而介入服務對象的生活中時,很多時候會引起雙方的憤怒和焦慮。
無論是對個人、家庭還是群體來說,與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接觸都意味著他們需要協助,這在一個非常看重面子的社會里不是不件很容易的事
他們中有些人由于不了解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意圖而對他們懷有很強的戒心,要打消服務對象的戒心和防衛,一個好辦法就是社會工作者主動介紹自己,向服務對象說明協助的目的,主動介紹機構的目標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專長,對求助受助的看法等。這些都會有助于消除服務對象的疑慮,使他們順利進入受助者的角色。
(2)溝通。
來源:www.examda.com 所謂溝通又稱為人際溝通,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借助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彼此互相交換觀念、信息、態度、感受和情感等內容的動態過程。
內容包括:了解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交流雙方對服務對象的問題和社會工作機構的功能、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在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溝通上除“事實性”內容之外,社會工作者也要有意識地與服務對象進行治療性溝通。
“事實性”溝通:了解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要,交流雙方對服務對象的問題和社會作機構的功能,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治療性”溝通:通過人與人的交往,達到一個人對其他人進行幫助的目的。其功能:一是提供支持;二是減輕服務對象因求助而帶來的內心焦慮;三是協助服務對象建立對自己和解決自己問題的正確想法;四是促成服務對象為解決問題而采取有效的行動。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3)傾聽
第一,因為傾聽即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向對方傳達一個信息
第二,面談中的傾聽不僅是為了了解情況,也是為了建立專業關系,鼓勵對方更加開放自己,以使社會工作者能更多地了解服務對象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說,傾聽最重要的是理解對方所傳達的內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視,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來思考,鼓勵其宣泄幫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因此,傾聽需要設身處地地感受,不但要聽懂對方通過言語、行為所表達出來的東西,還要聽出對方在交談中所省略的和沒表達出來的內容。
來源:考試大 第三,傾聽時不僅要“聽”,還要有“參與”,與服務對象互動,對服務對象的敘述給予適當的回應。回應既可以是言語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語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評請繼續”等言語來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關注、身體的前傾、相呼應的點頭等傳達你的關注。
5.面談中回應服務對象的方法
⑴對服務對象的想法與反應有透徹的了解
①因為不愿意被別人看作是弱者,所以不愿意接受幫助;
②怕別人知道求助而丟面子,從而失去原先被尊重的地位和權威;
③對能否改變目前的處境信心不中;
④想改變,但又不愿花時間和精力;
來源:考試大 ⑤擔心改變及改變所帶來的后果;
⑥害怕(或實際已遇到)生活中生要他人對改變的阻攔。針對服務對象的上述顧慮,社會工作者要做到對他們的想法與反應有透徹的了解,有的放矢地消除顧慮,這樣才能主服務對象放下包袱,促進雙方的溝通。
⑵將自己與服務對象融合
⑶敏銳地感覺服務對象的各種情緒態度及反應
⑷向服務對象表達愿意協助服務的態度
來源:考試大 6.面談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留意服務對象對接受社會工作協助的看法并進行適當處理。
第二,中國人有困難時首先是向非正式的社會網絡和助人系統求助的,因為他們是服務對象生活中的“自己人”。而作為社工,你是不請自來,對于你這樣一個“外人”服務對象對你表示懷疑或者挑剔是一種政黨和自然的態度反應。
第三,時刻保持對服務對象的敏感性。
第四,要記住在與服務對象一道分析反面事件和做評價時,實際是把它們做為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提出來的。
(三)收集資料
1、資料收集的范圍和內容
采集者退散 ⑴個人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籍貫、教育程度、家庭情況、婚姻狀況、職業、收入狀況等。
⑵身體情況。包括:服務對象的健康叛狀況、營養狀況、既往病史、用藥情況等與當前問題之間的關系;了解服務對象的病史,有無殘疾、遺傳病以及長期慢性疾病,目前的生理狀況如何等。
⑶服務對象的特點與能力。如:服務對象的心理狀況、智力水平、認知能力、個性特點、自我概念、情感及行為方式等。
⑷服務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包括:服務對象的人際關系裝況、與家人、朋友、同事的關系;服務對象成長的背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例如,家庭的經濟狀況,家人之間的關系型態,父母的影響以及鄰里關系等。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2、收集資料的主要方法
親自向服務對象的相關人進行咨詢,如為服務對象進行過治療的醫生、提供過幫助給服務對象的人等;
查閱服務對象的檔案記錄;
進行家訪等。
從接案開始,社工就要把與服務對象從接觸到一起工作的過程全程記錄,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以為后繼服務提供依據和改進服務之用。
記錄的方式:
⑴所謂管理式主要是指用于服務行政管理所做的記錄,目的在于方便機構對于服務對象資料的管理;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⑵臨床服務記錄包括:①摘要式記錄。②過程記錄。③目標完成進度記錄和時間序列觀察記錄。
⑶過程記錄是詳細記錄服務對象和工作者互動內容的記錄,比較真切、直觀、可以反映整個會談的全貌,清楚看到服務對象的表現,以及工作者對問題的應對和處理
一個理想的過程記錄,應包括下列內容: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服務對象的基本個人資料
與服務對象與會談的內容以及雙方的非言語行為
工作者的感受和服務對象的反應
工作者的觀察和分析性思考
來源:考試大 診斷性摘要
下一步計劃|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實務(中級)章節匯總 社會工作者考試中級實務考試模板說明 進入網校聽老師對“社會工作實務”知識點的詳細講解>>> 更多請訪問:
考試大社工網,
考試大社工論壇,
考試大社工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