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答案要點】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范,對于處于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養成良好品德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①對事業無私奉獻;
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智力的發展。學生智力的發展有賴于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不存在無知識的智力,知識是智力活動的內容和手段,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學生掌握知識也需要以相應的智力發展為條件。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智力發展的水平。個體掌握知識的快慢、深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體的智力水平。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引導學生自覺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促進智力的發展。知識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發展的高低,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掌握知識來促進智力的發展。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知識不等于智力,而發展學生的智力也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效發展他們的智力。知識與智力的相互轉化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第二,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第三,重視學生操作能力和參與意識的培養,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時間和空間。最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