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家__________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論。
2.在教育教學的要求、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這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__________特點。
3. __________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的總要求,它規定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規格和標準要求。
4.教師是 __________,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征。
5.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__________ ,其核心精神是維護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地位。
6. __________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
7.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畢業,開設__________,這是我國課程結構改革的一個重大創新。
8. __________是各門學科中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技能。
9.19世紀初,德國教育學家__________第一個試圖按照心理活動的規律來分析教學過程。
10.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要盡量多地要求每一個人,也要盡量可能地尊重一個人?!边@體現了小學德育__________ 的原則。
11.赫爾巴特曾經指出__________ 是學生品德形成的根本方法。
12.__________ 是學生在課外進行單獨活動的形式。
13.我國于1862年在北京的__________ 首先采用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__________全國普遍采用班級授課制。
14 .__________是開展班級活動的骨干力量,是班集體的核心,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有力助手。
15 .__________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
2.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學好。
3.教師無須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只要掌握專業內的知識就可以。
4.教與學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5.在一個班集體中,班主任重點關注的對象應是先進生和后進生。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2.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現。
3.簡述學生學習的特殊性。
4.簡述教學過程的結構。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談談你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目標的理解。
2.試述小學課外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