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41.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42.人類的學習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43.簡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
44.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45.學習策略訓練要遵循哪些原則?
46.簡述中學生態度與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四、論述題:
47.結合教學實際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2、B3、B4、A5、A6、A7、B8、C9、C10、A11、A12、C13、 C14、D15、D16、A17、C18、C19、D20、B
二、填空題:
21、皮格馬利翁效應(或叫羅森塔爾效應) 22、學習準備 23、可比性 24、生成性學習 25、實質性 26、對任務的認識 27、負遷移 28、目標狀態 29、情感 30、替代性強化 31、自律道德 32、倒攝 33、學與教 34、發散型 35、語言直觀 36、客觀性 37、先行組織者 38、認知 39、內部言語動作 40、學習需要
三、簡答題:
41、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也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42、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第二,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而進行的。第三,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43、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通過教學實驗,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44、(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5)讓學習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45、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的監控,個人自我效能感。
46、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1)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包括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自我意識增強;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品德結構更為完善。(2)品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包括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總體來看,初中生的倫理道德已開始形成,但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高中生的倫理道德的發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較自覺地運用一定的道德觀念、原則、信念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四、論述題:
提示: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實際教學與研究發現,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要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2、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發現,優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經驗顯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說,擁有某一領域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
3、定勢與功能固著。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