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 )1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素質教育的“三個要向”是
A.面向全體學生
B.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C.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D.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重點
E.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
( A )19、奴隸社會學校教育內容:“六藝”是指
A.禮、樂、射、御、書、數
B.詩、書、禮、樂、易、春秋
C.語、數、外、生、地、史
D.《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師說》、《論衡》
E.騎馬、游泳、擊劍、打獵、投槍、下棋
( ACE )20、現代教學論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魯納的課程結構理論
B.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
C.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
D.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學理論
(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理論即
A.強化理論
B.刺激一一反應理論
C.潛意識
D.人格三分法
E.社會學習理論
( AD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穩定性.
C.緊張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 ABCD )23、衡量記憶力好壞的標準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準確性
D.準備性
E.深刻性
( ABCD )24、思維過程可概括為 等過程。
A.分析與綜合
B.比較與分類
C.具體化與系統化
D.抽象與概括
E.判斷與推理 ( BDE )25、下列對氣質的看法,正確的是
A.多血質最好
B.氣質無好壞
C.氣質影響人的工作成就
D.氣質主要是遺傳的結果
E.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外部表現
( CDE )26、吉爾福特認為智力應從 三個維度去考慮。
A.言語
B.技能
C.操作
D.內容
E.產物
( ABC )27、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主要表現為 差異。
A.類型
B.發展水平
C.表現早晚
D.操作技能
E.創新能力
( D )28、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這種現象叫做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刻板效應
D.暈輪效應
E.成見效應
( E )29、長時記憶主要以 編碼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聽覺
D.視覺
E.意義
( ABCD )30、心理學研究認為,遺忘的原因可能是
A.記憶痕跡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擾
C.受到壓抑
D.提取的線索不明顯
E.“先快后慢”
( ADE )31、心理學認為,無論何種問題都具有三個特點,即
A.問題的初始狀態
B.問題的提出
C.問題的假設
D.問題的目標狀態
E.從原始狀態到目標狀態轉換的一系列認知和操作
( E )22、知識與智力的關系可以表述為
A.知識越豐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識越豐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識與智力無相關
D.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前提
( BCDE )33、新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 等范疇
A.各科內容學
B.研究性學習
C.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D.勞動與技術教育
E.信息技術教育
( C )34、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是指:
A.最新獲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處于掌握邊緣的能力
D.已經發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發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 C )35、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知識(廣義的)和技能的關系是:
A.知識與技能是同質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現,而知識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識來解釋
D.知識可以用技能來解釋
E.知識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