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九)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國際理解教育的實質是在教育中貫穿( )。
A.主體教育觀
B.精英主義價值觀
C.知識主義價值觀
D.多元主義價值觀
2.下列對教育性質起決定作用的是( )。
A.生產力
B.意識形態
C.執政黨
D.政治經濟制度
3.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
A.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
B.城市與農村相結合
C.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4.“最近發展區”理論假設的提出者是( )。
A.贊可夫
B.維果茨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
5.把“基因復制”看做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的是( )。
A.威爾遜
B.格賽爾
C.華生
D.洛克
6.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教育
7.以下關于教育目的的論述,錯誤的是( )。
A.教育目的是社會歷史性與時代性的報考綜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產力的發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D.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8.“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句話反映教師的勞動具有( )。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
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9.教師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 )。
A.自由發展
B.自主發展
C.自愿發展
D.自動發展
10.升學考試一般是典型的( )。
A.標準參照性測驗
B.學能測驗
C.成就測驗
D.常模參照性測驗
11.下列不是課程安排的原則的是( )。
A.整體性原則
B.研究性原則
C.遷移性原則
D.生理適宜性原則
12.赫爾巴特說過:“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這說明了教學過程具有( )的特點。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B.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C.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統一
D.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13.最早提出并研究道爾頓制的教育家是( )。
A.克伯屈
B.柏克赫斯特
C.道爾頓
D.布魯納
14.選擇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對象特征的單位進行調查的方法,屬于( )。
A.全面調查
B.個案調查
C.重點調查
D.抽樣調查
15.下列哪些德育模式強調“學會關心”?( )
A.認知模式
B.體諒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社會模仿模式
相關試題:
在線試題: